广州出现3例登革热病例,近年最早!身边“蚊媒地图”这样查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4-05-13 15:19

你最近被花蚊子咬了吗?南都记者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截至5月9日,广州市在今年已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是历年来最早出现本地聚集疫情的一次。

专家介绍,目前广州出现的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都属于轻症,经过治疗后均已好转。他们的居住地在番禺区,相隔200米范围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外地输入引起的登革热本地聚集病例。

图片

5月13日,南都记者查询“广州蚊媒地图”,发现11个区中,番禺、越秀、荔湾、白云、黄埔、增城、花都等7个区为三级风险区域,达标率不足10%。

广州又即将迎来新一轮降水。广州疾控提醒,目前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市民群众要加强防蚊灭蚊工作,平时注意积水清理和居家水培植物换水,并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露天的杂物,不留雨后积水的空间。“两周内自登革热流行区(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返回的市民,如果出现发热、皮疹或全身酸痛等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居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广州上线“蚊媒监测地图”

每年的5月-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登革热患者或隐形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要经过8~10天的增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在广州,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10天的增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目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已经在全市启动白纹伊蚊监测,市民可在广州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上的“蚊媒监测地图”专栏进行查阅,了解自己身边的蚊媒密度情况。

另外,还可以查询不同区或街镇的风险等级,通过选择不同的区或者街镇,以及对应的查询时间,如查询:广州市-越秀区-梅花村街-4月下半月的蚊媒监测结果,页面会显示梅花村街过去两年的病例风险等级,以及过去四周梅花村街的风险等级变化趋势及具体数值,最下方还显示蚊媒防治建议。

图片

查询不同区或街镇的风险等级。

出现这些症状 小心感染登革热

由于会剧烈疼痛,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怎么知道自己得了登革热?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秦鹏哲介绍,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不过,专家提醒,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因此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近期广州又将迎来多轮降雨过程,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广州疾控呼吁,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防蚊要注意翻盆倒罐清积水,减少伊蚊幼虫孳生。“水养植物建议3~5天换一次水,换水之前应洗刷花瓶。”秦鹏哲提醒,房前屋后的积水、露天杂物也要及时清理。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穗疾控

编辑:杨丽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