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值第十三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5月22日,2024年福田区双向深度融合的幼小科学衔接教研创新工作坊活动举行。作为福田区幼小学段教研改革的创新行动之一,该活动联动了区级“行政-教研-培训-督导”四位一体、市区两级共聚一堂,共议“双向深度融合的幼小科学衔接”话题,协同守护育幼底线,成就美好童年。
本次活动由福田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及福田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由福田区建设广东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和教研改革研究共同体联合举办,由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及福田区水榭花都幼儿园结对子校园联合协办。本次活动由福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学前教研员、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及教研改革研究共同体专项教研员魏少容老师全程指导与主持。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福田区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领衔指导专家叶平枝,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鹤琴幼儿园园长、福田区领域教研质量提升研修项目、福田区幼儿园教研改革研究共同体领衔指导专家张俊,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何嘉仪,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姜娟芳以及来自福田区基教科、学前科、教育督导科、教科院、学前中心等多部门领导、督学、教研员,同时还有来自全区各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幼小衔接工作负责人,一年级及大班年级长、一年级及大班教师近300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市实时直播。
荔外开展幼小衔接立足儿童立场:
“让学生每天都开心地朝着家长跑去”
在开场致辞中,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柳中平通过分享两个启发,表达了荔园外国语小学在幼小衔接上的理念。
第一个启发是从荔外学子所画的“小蝌蚪找妈妈”外传作品而来的,这个作品里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十分开心,但随着妈妈严厉地问:“作业写完了吗?”小蝌蚪便掉头就走了。对此,柳中平表示办学就应该要让学生亲近,让他们喜欢上学校,幼小衔接更是要让幼儿园的孩子喜欢上小学;
第二个启发是通过与家长沟通,柳中平发现,家长是通过“孩子每天放学都开心朝自己跑来”判断出孩子在学校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因此,他指出,“让学生每天都开心地朝着家长跑去”也成为在家长维度上,荔外办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结对子校园联合汇报幼小科学衔接经验
四方面展现立足儿童立场的决心与信心
目前,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已经积累了不少幼小衔接的经验,形成了与水榭花都幼儿园结对子校园的双向深度融合的幼小科学衔接成果,并在活动中展示。
在“结对子校园经验分享”环节,就《幼小科学衔接双向深度融合视角下“你好,大树”综合主题探究活动实践——以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与水榭花都幼儿园结对子校园为例》的主题,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吴舒莹、福田区水榭花都幼儿园园长丁学丽进行了联合汇报。
立足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推动以来近2个月集中的行动、感受和思考,她们从“找准衔接点”“实施要点”“教研支点”“反思与展望”等四个方面全面细致地分享了经验,充分展现了立足于儿童立场开展双向深度融合视角下幼小科学衔接行动研究的决心与信心。
幼小学段同题综合性学习探究课例展示
巧妙地帮助幼儿完成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在经验分享之后,本次活动把幼小衔接的课堂搬上舞台,分别由福田区水榭花都幼儿园老师于洪霞、 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数学老师胡亦菲、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香蜜湖)语文老师尹昆仑,带领同一批大班孩子开展现场探究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课例展示并非同课异构,而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老师们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来研究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究的区别及联系,三个活动互相独立也层层递进。围绕大树与动物的关系,学生们从可以分辨上下到用语言描述方位,再到理解集体,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完成了从幼儿园学生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在整个综合主题探究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协同备课、共商主题开展的脉络、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动教研、双向深度密切合作,最终指向儿童完整经验和全人发展的自然过渡与衔接,不仅展示了核心经验如何衔接,还有囊括了学习品质、核心素养等多方面的衔接。
市区教研员、教育专家纷纷高度评价
点赞校园幼小衔接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在市区教研员点评环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衔接教研员李铭勇表示:“整个主题探究活动效果远超预期,非常惊喜!”她表示活动亮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展示了一个严谨的、可实施、可借鉴的幼小衔接、双向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研究脉络;二是提供了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的课程设计开发思路;三是展示了幼小衔接中核心经验和核心素养的衔接。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何嘉仪则表示,通过大树的探究课程,可以看到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和水榭花都幼儿园的联动突出了幼小衔接的实践性、融通性和连续性,这是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精准教研的结果;并且这一幼小衔接案例,完成了情感衔接、认知的衔接以及习惯的衔接。
专家点评环节,张俊以“基于幼小双向深度融合视角下的关于学科教学及教研改革的评析”为主题进行点评。“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并没有那么大的鸿沟和差异。” 张俊从同主题共构幼小衔接的深度教研的角度、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小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剖析,同时分享了各地幼小衔接的相关发展历程。他表示本次课例从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主题,基于孩子的经验和兴趣来展开综合性活动,能够从不同角度,通过跨学科乃至超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幼小衔接,十分具有前瞻性。
叶平枝则以“基于幼小双向深度融合视角下的幼小科学衔接工作的评析”为主题进行点评。她表示被荔园外国语小学鼓励孩子们“自由健康地呼吸 快乐创意地思考”的文化所感染,同时也在展示课例里深刻感受到。“一定要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待幼小衔接。”她指出要把教育理念充分融到衔接工作中,并认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整体设计就是最好的成功的例子。
据悉,自去年福田区立项广东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项目以来,福田区就组建了以“实验园+参与园”为核心的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由指导专家、专项教研员、实验园及结对子小学、实验园所在学区的其他园所作为参与园及结对子小学组成,基于实验园、参与园及结对子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实际和真实问题,通过“专家引领-教研员跟进-实验园及结对子小学行动研究小组”的模式联合开展行动研究,最终促进研究共同体协同发展及区域幼小衔接质量整体提升。本次双向深度融合幼小衔接教研创新工作坊活动便是在福田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学前教研员、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及教研改革研究共同体专项教研员魏少容老师及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衔接教研员李铭勇老师联合指导下推动落地,通过研究共同体的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推动了福田区幼小衔接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编辑:谢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