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怎么写?深圳资深写作推广人这样评析……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6-07 16:03

南都讯 记者谢粤蕾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使用新课标I卷,语文作为首科结束后,作文题目一如既往备受关注。高考作文该如何写?深圳市桂园教育集团桂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2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知名阅读和写作推广人陈冬平对作文题进行了评析。

图片

“越来越紧跟时代,紧贴生活,紧随‘热点’;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考察学生‘思辨’能力。” 陈冬平表示,这是他对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全部6道作文题的总体印象,尤其是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较好体现了这些特点,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高考命题“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察目标,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以及“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等命题原则。

写好这个作文题,陈冬平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要正确认识关于“多”与“少”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与便利,“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于由此带来的“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就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问题越来越少”可能会成为现实,又好又不好,有利也有弊,这点可以展开说一说。这是第一层。“问题越来越少”不一定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关键是要看这些“问题”属于什么性质,是属于知识性、工具性的,还是属于具有智慧性、开创性的,这是第二层。

二要正确理解“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是科学技术服务人类、造福人类,而不是人被技术所“奴役”和“挟制”。人的智慧与力量是第一位的,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毅力等因素是任何物包括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因此,结合本文材料,我们需要强调,人类可以借助外物,推动社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物,是可以利用的重要因素。

三要正确辨析“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明确,“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并不是绝对的此“长”彼“消”的二元对立关系,“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快得到答案”并不能直接推导出“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前者,也许“得到的答案”都是人类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就能查找到的一些通用“信息”;后者可能是面对时代发展难题的一些“高精尖”的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借助于外物,“提出问题”只能由人面向生活、面向发展、面向未来而提出。社会总是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交错循环中不断进步的。

陈冬平认为,既要重视“解决问题”,也要重视“提出问题”;既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又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立足于我们自己,又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科技;既要努力实现高端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

“对于高三考生来说,应该是不太难的。” 陈冬平表示,这道作文题,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课标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侧重考察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体现了作文命题的时代性、情境性、开放性、思辨性等特点。

编辑:谢粤蕾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加油,少年!2024高考大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