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6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我国已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要持续优化参保结构、提高参保质量。
央视截图。
按照管理,该指导意见或将于此后公开发布。此次会议通报透露了文件可能涵盖的多项便利参保政策,包括:进一步放开放宽参保户籍限制、放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建立连续参保、基金零报销激励机制,设置固定等待期和变动等待期,改进医保管理和医疗服务等。
此前,一些地区要求居民医保参保必须为本地户籍,随着人口流动增加、异地支付政策推进,这一要求已不符合实际。2021年出台“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时,就曾提出要解决该问题。2022年,官方再次提出,要切实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2024年,多部门发布鼓励儿童参保的文件时曾提及,个别城市对常住儿童参保户籍限制尚未完全放开,推动外地户籍儿童在常住地、学籍地参保。此次由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有望推动地方系统性解决户籍参保限制。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指的是参加了职工医保后,通过办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给已参保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使用,用于支付合规医药费用中的个人自付部分等费用。目前对共济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按现行规定,前述亲属也必须参加医保才能享受共济资格,且共济人和被共济人在同一个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区(通常是同一个地级市)。而对于不在一个统筹区的情况,至少23个省份开通了省内异地共济功能,国家医保局此前曾表态,今年年底前各省份都有望省内异地共济。此次国常会透露进一步放宽共济范围的消息,如何放宽还有待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
对于连续参保、基金零报销激励的情况,年初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也有涉及。中国医疗保险曾就此刊文介绍,连续参保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来鼓励人们持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减少参保中断的情况,是提升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的重要鼓励手段。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可供参考,如,兰州市今年开始,每年在该市连续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其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累计提高比例不超过5%。
待遇等待期指的是,参保人员首次缴费到账到可享受报销待遇的期限,在医保待遇等待期内发生医保范围以内的医疗费用,医保无法报销,需要参保人自己承担。此外,参保人员断缴重新缴纳后,也需要等待期才能享受待遇。当前具体的等待期限由地方(统筹地区)制定,大多在30天-6个月不等。还有一些地区,对新生儿、大中专院校新入校学生、职工医保转居民、非因个人原因停保断保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刚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特殊群体,有等待期减免政策,此前也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取消部分群体等待期。此次提出设置固定等待期和变动等待期,或意味着一些地方做法有望得到推广。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