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学生手绘毕业照火爆全网!背后有个“孩子王”校长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4-06-21 16:00

640?wx_fmt=gif&from=appmsg&wxfrom=13&tp=

去年3月,一幅由深圳一六年级学生夏琳嘉亲手绘制的毕业画在社交媒体上意外走红,不仅上了热搜,还被人民日报等官媒转发。

640x759_6674f88f1827c.png


这幅画不只是一个毕业纪念,更生动地捕捉了夏琳嘉与她的同学们在小学的美好时光展现了孩子们在校园中的点点滴滴。

这一幕幕画面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是什么让这个孩子能将小学的欢声笑语如此细腻地刻画并留存于画布之上?

近日,奥一网记者

走进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一所小学

听说这所学校

有个“孩子王”校长

提起校长这所学校的学生们说

“貌美如花”

426x240_6674f88fbaca3.gif


“打成一片”

426x240_6674f88f5f526.gif

“一起吃饭”

426x240_6674f88f3c8c1.gif

 2 

走进福民小学

本期《校长治校》将带您走进福民小学

通过一天的时间

跟随王珂校长的脚步

揭秘这所学校教育理念

自1993年创办以来,福民小学一直是许多家长心目中的理想之选。吸引家长的,不仅是教学质量,更是其在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创新上的突破。

获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深圳市第一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福田区“AI赋能实验学校”、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PBL实验学校……

荣誉加身的福民小学,为什么“能”?

800x400_6674fd19d2c2f.png

走进福民小学,答案就出来了。

福民小学像一个万花筒,漫步其中,会不自觉地被这所学校的文化艺术氛围所吸引。朗朗的读书声、充满童趣的手绘漫画、绚丽多彩的手工作品……无不彰显出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对于福民学子来说,只是校园生活的一隅。福民小学的教育方式也是独树一帜,学校采用“融合+体验”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实际的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1080x478_6674ff54e2267.png

800x534_6674ff54e3ee9.png

而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王珂,是这一切的推动者。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不仅是一位教育者,更是一个大朋友。在校园里,常可以看到他与学生们一起游戏、运动、吃饭、讨论问题。王珂校长强调的不仅是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孩子们主动探索和创新的重要性。他倡导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和需求

800x829_6674fd1a915a2.png


01

激励

为孩子打开“智慧之门”

有人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一位好校长,可以激励师生不断成长,可以为师生撑起一方精神家园。

王珂是福田“土生土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高中时在红岭中学就读,199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福田,曾任华富小学、福南小学副校长。2017年9月,他接任福民小学第四任校长

800x1198_6674fd1aa9151.png


支教的启迪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启迪智慧,校长要会激励学生,为学生开启‘成长之门’。”在王珂看来,一位好的校长,不仅要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更要用智慧启迪学生成长。“用智慧的钥匙开启成长之门”是福民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王珂的人生追求和教育理想。

这一理念的形成,与王珂的支教经历有关。2016年,王珂到新疆塔县一所小学支教一年并担任校长。其间,他发现当地匮乏的教育资源和落后的观念,阻碍了下一代的学习和成长。为了改变这一现实,王珂引导老师善用电脑,通过各种激励方式促进老师和学生的进步成长,希望为当地孩子打开一扇“成长之门”。

800x534_6674fd1aa8a27.png


校徽的秘密

这一年的支教经历,对王珂的触动特别大。2017年,当王珂面临学校治理和教学改革的挑战时,他以更换新校徽为契机,提出“用智慧的钥匙开启成长之门”的理念。

新校徽由两个“1”组成一个大写的“M”图案,蕴含着要办一流的教育和独一无二的学校的追求。同时,这个“M”也像一扇大门,寓意学校要为孩子打开一扇人生的大门、成长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和知识的大门

图片


校长的“三不要”

“学校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王珂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要有长远的眼光和不变的坚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太功利,也不要刻意,更不能拔苗助长。”

图片

02

孩子王

校长不说教

“福进门,今朝学子勤为本,琴棋书画作伴,一室书香韵”,这是挂在福民小学的教学楼外的,一幅四层楼高对联上联。而在学校的艺术长廊,张贴着充满童趣的手绘漫画,摆放着绚丽缤纷的手工作品,学生的创作激情在此释放;在校园的另一些角落,张贴着学生的心愿卡、阅读书签,学生的梦想在此启航。

800x1067_6674fd1b9ea74.png


孩子们眼中的“孩子王”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校长王珂“出没”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校门口、运动场、国学馆、食育教室等,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孩子。王珂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和孩子们一起聊天、吃饭,一起运动、玩游戏,是孩子们眼中的“孩子王”

图片

王珂还喜欢带着孩子们一起运动。“运动最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努力的意义,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引领和激励。”王珂认为,“学校不仅仅是要教育好学生,更要不断激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体验到成长和进步。”

图片

30年执教秘诀

“我执教三十多年,总结出来的绝招就是与孩子做朋友,跟孩子平等对话,尽量少说教,更多的是一种榜样的引领和带动。”王珂说,榜样的引领,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通过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王珂成功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提起王校长,孩子们都会高兴地分享“很棒的校长”“满面春风”“他是愿赌服输的校长”“他经常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经常和我们一起吃饭”,从诙谐童趣的语言里看到的是王珂对孩子们成长的陪伴。

03

融合+体验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王珂不仅充分参与孩子们的校园日常生活,同样也很重视课程建设。

福民小学以“融合+体验”为课程开发理念,构建了启智课程、礼德课程、生活课程、健康课程、艺术课程、创新课程等六大核心课程。通过学科融合以及项目式学习方式,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深度融合。

艺术熏陶 ,人人参与,时时感受

2023年,福民小学6年级学生夏琳嘉,用两个月时间画了一幅“毕业画”。在她的画笔下,全班41名同学和6位老师特点鲜明、灵动可爱。夏琳嘉将这幅画作为毕业礼物,送给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记录下他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800x640_6674fd1c0fffb.png


2023年,福民小学6年级学生夏琳嘉耗时两个月绘制了一幅“班级全家福”。

这是《制作属于我的毕业纪念册》的课程内容。《制作属于我的毕业纪念册》是福民小学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这件事被深圳媒体报道后,迅速刷屏网络,获人民日报、光明网等转载,成为福民小学项目式学习课程的一个精彩案例。

在福民小学三十周年校庆活动中,孩子们以“芳华福民画语童心”为主题,创作出风格多样的作品。孩子们用一笔一画,画出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据一位老师介绍,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画展,例如学生毕业画展、个人画展、美术联展等。学校通过“融合+体验”课程,将美育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和空间,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营造多维度的美术学习生活。

图片

“学校希望每一个孩子从小接受这种艺术的熏陶,不是个别有天赋有特长的孩子,而是‘人人参与、时时感受、处处体验’。”王珂认为,艺术素养会影响孩子的审美体验和对幸福的感知度。

图片

食育空间,在烹饪中学知识

会学,也要会生活。

800x534_6674fd1ce88d0.png


福民小学的生活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为了给孩子们打开“生活之门”,学校将劳动课与人文学科相结合,设计了二十四节气课程,打造了食育空间。在这里,校长、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做小吊梨冻、青团、酒酿小圆子,一起学诗词、读历史、品美食。通过在课堂上亲手制作与品尝,让学生在体验美食制作的劳动过程之余,也能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800x534_6674fd1d29387.png


项目式学习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以“融合+体验”为设计理念,是福民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王珂介绍:“课程包括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甚至跨学段的一些融合体验。我们关注孩子的这种学习过程的体验,要让孩子真正的体验到成长、进步、成功,体验到被关注,体验到被爱。”

据了解,福民小学从2018年开始引入PBL项目式学习。开展的项目式学习包括《会走路的书包》《制作属于我的毕业纪念册》《走进中国瓷器》《废纸的循环利用》《跟着节气吃出好身体》等。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从提出问题、前期调研、调研结果分析、项目探究、形成成果到成果展示全过程,都由学生主导,学生实践。通过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领导力等,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家长参与进来。

图片

“我们有一些项目在国内外拿了大奖,例如废纸回收利用项目,获得了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全球前10名的优异成绩,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王珂说,通过“融合+体验”课程,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还能推动家校共育。据了解,福民小学凭借该课程体系,荣获“深圳市福田区首批课程建设基地学校”。王珂的论文《小学“融合+体验”艺术课程建设——基于质量监测结果应用》获全国一等奖。

04

拥抱AI

持续的学习非常重要

因势利导,在福民小学,教研是时刻流动的。

为了加快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福民小学以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建设为契机,打造“AI+课程建设”“AI+课题研究”及“AI+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科研模式,以AI赋能打造福民智慧教育新生态

福民小学组建了AI赋能教研工作室,花费60万元搭建了AI智慧教室,以CSMS系统为基础,利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开展课堂教学分析与反思。例如,学校老师吴娟在四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学习和深度思考,以AI技术赋能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打造了一个有厚度、深度和广度的语文课堂。

“人工智能不仅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抓手。”据王珂介绍,福民小学通过大数据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教师数据,用科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王珂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水岭,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让老师和学生拥有更强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校长要考虑的问题。福民小学非常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让师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800x468_6674fd1d3fe25.png


“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越长,

越会对教育有一种敬畏,

越会感觉到自身的欠缺和不足。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

持续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治校秘诀

“三不要”:“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要太功利,也不要刻意,更不能拔苗助长。”

榜样的引领,比任何说教都管用:“我执教三十多年,总结出来的绝招就是与孩子做朋友,跟孩子平等对话,尽量少说教,更多的是一种榜样的引领和带动。”

谈艺术素养的培养:“学校希望每一个孩子从小接受这种艺术的熏陶,不是个别有天赋有特长的孩子,而是‘人人参与、时时感受、处处体验’。”

谈“融合+体验”:课程包括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甚至跨学段的一些融合体验。我们关注孩子的这种学习过程的体验,要让孩子真正的体验到成长、进步、成功,体验到被关注,体验到被爱。

谈“项目式学习”: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从提出问题、前期调研、调研结果分析、项目探究、形成成果到成果展示全过程,都由学生主导,学生实践。

谈加入人工智能“群聊”:“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越长,越会对教育有一种敬畏,越会感觉到自身的欠缺和不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持续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471x175_6674fd1d9c1e3.png


做好校长不仅是校长个人的愿望,更是一所学校、一方教育的美好愿景。一个好校长,能够带领出一所好学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文化的引领者,校长不仅要为学校的发展做好规划,还要为其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奥一网全新教育栏目《校长治校》聚焦一线杰出校长,讲好具有教育改革创新精神以及示范引领作用的治校故事。充分展示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教育家精神,分享中国教育的智慧与创新,探讨践行教育家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路径。


监制:陈文定 谢江涛

统筹:任笑一 陈璐璐 刘晨

策划:陈璐璐

主笔: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郑少纯

产品:廖静文

视频:彭峥 刘彦辰 刘正方

编辑:杨迪雅 蔡诗妍

设计:梁雪

编辑:廖静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校长治校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