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抢抓“大桥经济”重大机遇,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江门
原创2024-06-28 12:08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全省谋划布局建设的七个大型产业园区之一,规划面积为1395平方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扎实的新园区,分为“北、东、南”三个组团。其中,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约占1/2面积。

图片

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

全面迎接“大桥经济”时代,园区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会区立足江门市委“园区再造”工程,走“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道路,以北部新会智造产业园、中部深江科技新城、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为战略支点,举全区之力高质量打造三大“万亩千亿”园区,助力加快推动江门GDP迈向万亿大关。

发展现状

园区经济跑出“加速度”

新会高位谋划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争取在打造江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桥头堡”上实现新突破,三大“万亩千亿”园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受区位优势、产业招商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三大“万亩千亿”园区企业落户后发展喜人,园区经济跑出了“加速度”。据统计,2023年,三大“万亩千亿”园区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6亿元,建成产业新空间28万平方米,引进工业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超397亿元,实现产值208亿元。2024年以来,新增基础设施投资14.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7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3.85亿元,76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59.21亿元。

图片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

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作为江门市倾力打造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道路宽敞、湖景如画。2022年1月26日,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顺利签约落户。目前,M1厂房5条产线已陆续投产,M2厂房主体已封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8亿元,今年累计实现产值9.14亿元。中创新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落户新会后,已成为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图片

巴德富环保新材料华南综合生产基地。

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是江门市2个经广东省确认保留的化工园区之一,享受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优惠政策。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乳液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广东巴德富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投资建设巴德富环保新材料华南综合生产基地项目。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4亿元,今年累计实现产值4.13亿元。

图片

爱能森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

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位于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东北部、新会区南部,背靠古兜山,南面黄茅海,与珠海斗门区隔海相望,被列为江门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2023年11月,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设在银湖湾滨海新区的爱能森项目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首期正式揭牌,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据悉,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用地95亩,主要生产热泵机组、智能移动冷暖站系统、相变储能三联供系统、相变储能干燥系统等。

未来期盼

“双通道”助力产业腾飞 

深中通道6月30日正式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贯通并将于年底建成通车,江门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随着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间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加速流通,江门迎来“大桥经济”的重大机遇。江门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拥有广东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江门有望成为珠江西岸受益最大的城市。作为江门对接深港珠澳的“东门户”,新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深中通道开通后,从深圳高速出入口到新会大鳌高速出入口仅68公里,车程只需35分钟。

图片

新会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对接东岸资源要素,助力园区经济腾飞,新会谋划在前。

“我们对标苏州工业园的先进案例,结合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重大机遇,力争打造大湾区的新门户、智水岸,湾区智慧产业发展新高地。”江门市(新会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区工业园区)联合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从区域格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体系构建、配套设施共享四方面入手,先后组织编制了各园区的相关规划。

2023年,新会区GDP突破千亿,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从“千年古郡”到“湾区枢纽”,新会区如今已发展成为大湾区的交通枢纽、人文高地、产业洼地、宜居之城,交通、商业、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各类配套日渐完善。出于对新会未来的期待,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深圳等城市的企业来新会考察和投资,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科达利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深圳科达利公司在新会投资10亿元建设的生产基地。

深圳科达利公司是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总部位于深圳,专注于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和制造。“我们选择从深圳来到新会,除了有我们重要客户中创新航的推荐,更多的是看中新会的未来发展潜力,特别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深圳科达利公司负责人表示,2022年公司在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投资1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除了配套中创新航的结构件需求,还作为公司辐射大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

江门近年来对“大交通”建设的持续投入给入园企业带来了便利,同时,江门职教城、双碳实验室等教育、科创等领域的重要工程加快建设和投入运转,也将逐步满足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深圳与新会产业合作的空间巨大,两地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两地可以探索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还可以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深圳科达利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深江两地交流便捷,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在新会的投资,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

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

新会智造产业园

图片

新会智造产业园大泽园区。

新会智造产业园涵盖凤山湖园区、大泽园区,总规划面积23135亩,属于新会区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的北部片区,是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享受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优惠政策,重点布局和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现有落户项目26个,规上工业企业19家,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7.5亿元。  

深江科技新城

图片

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

深江科技新城涵盖轨道交通产业园、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4442亩,属于新会区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的中部片区,与江门高新区政策共享、联动发展,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传感器产业。现有落户项目21个,规上工业企业12家,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8.5亿元。  

银湖湾滨海新区

图片

银湖湾滨海新区核心区。

图片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

图片

珠西新材料集聚区。

银湖湾滨海新区控制区面积约340平方公里,涵盖“一心三园”(核心区和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先进装备产业园),位于新会区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的南部片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是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前沿阵地以及接受港澳经济圈辐射的第一腹地。现有落户项目205个,规上工业企业88家,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2.17亿元。目前,江门和深圳两市拟选定银湖湾滨海新区作为深江经济合作的主平台,将通过“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的合作模式,推动珠江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文:曾育军

江门市(新会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区工业园区)联合管委会供图

编辑:曾育军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曾育军458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