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2024年第十二次学术例会暨指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作业设计研究与实践在市教科院实验学校明道会议室召开。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彭红玉、全体教研员,光明区初中物理、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三个学科的科组长、备课组长和相关学科教师在线上线下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劳动与综合实践教研员帅飞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现江、光明区第二中学物理科组长李璇、公明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叶家兴、公明第二小学科学教师周斯凡共同主讲,活动由信息与科创教学研究部副主任何斌主持。
当天,帅飞飞博士围绕“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的调查结果,主要就研究背景、过程与方法、统计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建议与展望这五个方面阐述了作业效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帅飞飞博士指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光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已经“有效减轻”,做到“三年内成效显著”。
李璇老师主要围绕为何要优化作业设计,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以及作业设计成果三个方面展开讲座。她分析指出,优化作业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融入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三是作业类型多样化。此外,她以《简单机械》为例,提出了优化作业的具体方法——教学评一致单元作业设计。
初中物理教研员刘鹤贺老师充分肯定了李璇老师在初中物理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他强调,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而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的实施,可以提升初中物理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王现江教研员以“小作业,大作用”“小设计,大成效”“小内容,大内涵”“小反思,大成长”四大模块展开讲座,向与会的教师们就“凝聚价值追求,蓄力改革开放”大单元主题作业,巧妙地设计了四道关卡闯关之旅。他提到,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探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特区精神”的时代新人。
叶家兴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项目式学习融入作业设计的背景意义、设计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展开。他指出,项目式学习融入作业,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并结合两个具体案例,阐述了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路径。叶老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灵魂在于提出驱动问题,实施的关键在于有技巧地提供学习支架。
小学数学教研员吴鹏圣老师在点评时表示,项目式学习已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此外,吴鹏圣老师还对公明一小数学科组在项目式学习中融入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此提出展望: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和保证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并不断完善优化作业的评价体系,做到指向素养,精准评价,分层评价,科学评价。
周斯凡教师从科学教育新政策、科学新课标、科学作业的案例分享、作业设计的心得四个方面展开汇报。他结合《环境与我们》的单元作业案例,就科学环境课程的多维度展开论述,确保实现学生能充分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我们每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此外,他还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以促进整个班级乃至学校的环境意识提升。
最后,彭红玉院长充分肯定了主讲嘉宾在作业设计上所做的实践和创新,并希望在各学科教研员的带动下,能够凝聚更多教师的力量,共同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质量作业设计,加强学科融合,促进光明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幸福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更好的落实核心素养,并为教师钻研作业设计搭建了多元的平台,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此次学术例会面向全区教师,指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作业设计一定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期待这样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继续更“高质量”地促进光明学子的蓬勃成长。
文:何思敏
通讯员:吴惠芳、赵晚娥、吴鹏圣
编辑:何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