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蓝皮书:未来极端高温事件呈增多趋势,降水趋极端化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07-04 15:41

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平均气温亦创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怎样的变化特征、未来的趋势如何?

针对上述公众关切的问题,7月4日,中国气象局在7月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解读《蓝皮书》称,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在高排放情景下,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到本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

《蓝皮书》显示,从全球范围看,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海洋热含量和海平面高度均创新高,南极海冰范围再创新低。从国内情况看,中国年平均气温、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

据了解,为科学认识与把握气候变化规律、有效降低气候风险,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面向政府决策、公众服务、行业用户和科学研究,自2011年起连续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年度报告。

图片

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召开7月新闻发布会。

未来30年区域平均高温天数至少增多7天,黄淮流域等地降水增幅将超10%

针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袁佳双介绍,未来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排放情景越高,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越多、强度越强、风险越大。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尤其是在高排放情景下,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到本世纪末将变为1~2年一遇。

在降水方面,未来中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总降水量,变率增大,降水更趋于极端化。未来30年,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增加幅度将超过10%。

从过去的数据来看,《蓝皮书》介绍,1961~2023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2毫米。降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青藏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6.9毫米;西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0.7毫米。1961~2023年,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呈增加趋势;中国年累计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1%。

在台风方面,1949~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个数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登陆时强度大、登陆后持续北上,造成京津冀多地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洪水。

图片

乌鲁木齐天山一号冰川附近。新华社资料图

中国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西部山地冰川加速消融

《蓝皮书》显示,1980~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1993~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3.4毫米/年)。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偏高72毫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西部山地冰川呈加速消融趋势,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冰川、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横断山区白水河1号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

具体来说,2023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为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退缩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1981~2023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 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20.2厘米;2023年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60.0厘米,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采写: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