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念曾专访:如何将尼采哲学搬上舞台?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7-10 18:36

荣念曾,香港戏剧导演,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席。他被誉为“香港文化教父”,不仅在多个艺术门类展现其深厚的艺术造诣,更在背后默默推动着香港文化的发展。熟悉他作品的人更认为,他是“一种思考方式”,创造了一种独特美学,这种美学源于他对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这种美学的魅力在于思考。

图片

7月19日至20日,荣念曾实验剧场《悲剧的诞生》将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这是他继《惊梦》的五年以后,以“悲剧”为题展开对关系、对艺术探讨的剧场实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演出的艺术家们,从弱冠少年到耄耋老人,来自世界各地,将共同在他标签式的“一桌两椅”的意象之中,探索、建构跨意识、跨世代、跨文化的对话平台。

在剧场中呈现哲学著作,本身就充满着冒险与不可思议。抽象的哲学思辨与物质性的剧场是否兼容?《悲剧的诞生》究竟会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日前,南都记者特专访荣念曾,听他讲述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戏剧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剧场与跨文化交流等多个当下已经鲜有讨论的话题。

“退一百步”,看尼采与瓦格纳的启示

《悲剧的诞生》,这部尼采处女作,被荣念曾搬上舞台,这一过程充满了创意和深思,是来自跨越半个世纪的两个创作者碰撞出的火花。荣念曾谈起这部戏创作灵感时说,“我80岁了,有朋友提醒我做一部戏。我想,那做一部跟诞生相关的作品吧。当然,我可不是悲剧。”荣念曾大笑地说。

图片

“尼采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哲学思想家,一直在探讨艺术的本意。这本书里有着他与瓦格纳的关系的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距离去审视思想家和创作人之间的关系。”荣念曾说。与此同时,书中还谈到了希腊神话中的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日神代表理性、秩序,而酒神则象征激情、混乱。尼采通过这两者间冲突与融合,试图揭示出人类存在中的矛盾与统一。这一观点对荣念曾来说,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借由这两个典型来探讨人生的态度,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距离去审视复杂的人生。”

“距离”,在采访之中,荣念曾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词。事实上,他在创作笔记中写道“我退后一百步,试图解构尼采与瓦格纳。”“退后一百步”是否代表着他的距离与旁观视角?对此,荣念曾表示,“并不完全是旁观”,“退后2步,可以多看下环境;再退后10步,可以看到对象与环境的关系”,“我们试图创建新的距离,我们东方怎么看西方,怎么看西方的神话,以及怎么看西方的剧场,从东方的角度与西方建立一个桥梁。”

一直以来,荣念曾的剧场作品以不断地引发观众深思为特色,构建出其独树一帜的剧场哲学,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陷入思考与反思。而此次在舞台上呈现的哲学家,本身就是思辨的象征,剧场作品中一贯的思辨性质与哲学家的内在特质相结合,仿佛天作之合——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契合,更是思想层面的深度耦合,成就了这场精心策划的思辨盛宴。

打破边界,跨世代的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一直是荣念曾创作中所追求的核心。在《悲剧的诞生》中,他再次展现了这一特点。

此次演出集合了来自各地、各个年龄层的艺术家们,从耄耋之年却热情不减的导演荣念曾本人到年已花甲的亚洲最资深最活跃的舞蹈家松岛诚,年轻剧场演员竺谚民和蔡雨田,再到来自台湾而立之年的杂技演员康博能,零零后新生代昆剧武生演员吕廷安……在《悲剧的诞生》海报里,80+、60+、40+、20+……创作者的年龄被显著地标注出来,他们将用各自独特且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建构出一个跨世代、跨文化的对话平台。

图片

“一桌两椅”源自中国传统戏曲之中的布景装置,在荣念曾这些年的创作中已经形成他独特的“一桌两椅”剧场空间,更是成为独树一帜的平等对话的剧场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演绎成平等互动,意味着我们有很多演绎空间。在传统戏曲中一桌两椅的应用很流行,但很少有反思它背后的寓意。我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讲述故事、探讨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是尼采和瓦格纳坐在这张桌子的旁边,他们会讨论什么?如果是酒神、日神在对话,又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文字经常在‘跳进跳出’的故事里游走,我时常会想这个词在这个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它在另一种文化中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诠释。这种双语言跨文化的实验,与批判性思考有关,在舞台艺术中也存在着这种类似的客观线索。”

图片

在谈及到为什么会将杂技、昆曲、现代舞等等艺术门类杂糅到一部剧场作品中时,荣念曾这样说,“我曾问昆曲演员,是否考虑过肢体动作与唱腔、空间运用、观众位置的关系,还是只是机械地背诵?”荣念曾的这一疑问揭示了舞台艺术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表演者是否真正理解并运用了这些元素,而不是机械地重复既定模式,而舞台上的“跳进跳出”无疑打破了这些程式,形成一种新的剧场体验与空间张力。

剧场里的哲学,是解答问题还是提出更多问题?

荣念曾的剧场艺术,一直以其深邃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常常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社会、文化乃至人性的思考,在他的剧场中,似乎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为重要。

将哲学著作搬上舞台,本身就是一次大胆冒险。除却技术层面上的,如何将虚无缥缈的哲学思考呈现在具体的剧场空间之中,还面临着更大的社会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深入,人们仿佛对那些涉及思想深度、哲学探讨的问题越来越缺乏兴趣。他坦言之,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物质追求和现实利益上,这种趋势使得将深奥的哲学元素融入戏剧创作过程中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图片

尽管如此,他坚信这种创作对彼此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创作,纯粹是因为这对哲学与艺术很重要。在创作领域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如果剧场不能让我们有点辩证的探讨的话,就纯粹是消费娱乐了。实验性的戏剧本应承担起探索并引导人们深入思考这一职责。”他说,“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将哲学与艺术放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还能带来更多创新。”

“在信仰崩解以后,换来的又是什么的诞生?”荣念曾在《悲剧的诞生》海报中发出这样的诘问。他的作品,仿佛都是对现代社会的一个哲学命题的探讨。而观众在走出剧场之后,常常会陷入长时间的沉思。而这是当下消费娱乐的剧场文化所缺失的,也恰恰正是他所追求的。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璐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黄璐211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