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受肿瘤电场治疗整4年了。在患病后,我们家迎来了新生命,我自己也回归到了工作岗位,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希望我的故事也可以通过这本影集传递出去,治愈更多人。”来自北京的张先生(化名)分享道。
今天是世界胶质母细胞瘤关注日,近日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主办、再鼎医药支持的“每一秒都值得守护”脑胶质瘤关爱之家3周年庆生公益活动在北京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南京、广州三地的40组患者家庭以线上连线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共同见证了2024年版《每一秒都值得守护》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纪实影像集发布,向所有观众展现了抗癌勇士们的生命活力。
影像集发布现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周庆年先生表示:“今年是脑胶质瘤关爱之家成立的第三年,我们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7个城市,开展了10多场医患交流活动,帮助提升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信心,加强社会对于脑胶质瘤疾病和患者的关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周庆年先生致辞
脑胶质瘤生存率低,致残致死风险大
脑胶质瘤是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以恶性程度划分为Ⅰ-Ⅳ级。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其中,胶质母细胞瘤属于IV级脑胶质瘤,占全部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的45.2%,被称为是“颅内最棘手的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五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银生教授讲解脑胶质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银生教授指出,“脑胶质瘤是人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老百姓口中脑癌的一种,它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几乎都是(脑部)最高的。罹患这一疾病的多是40岁到60岁人群。一旦发现,一般都建议积极治疗,通过手术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并做进一步的病理分析,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作为目前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仅约5%,一旦患上脑胶质癌,不仅面临生命威胁,还会直接破坏人的认知功能,可能遭受偏瘫、神志错乱或感觉异常等严重后遗症。因此,胶质瘤与肺癌和胰腺癌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更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群英教授
除了手术,脑胶质瘤往往还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群英教授表示:“脑胶质瘤是浸润性生长的,手术很难完全切除干净。近年来,在新标准治疗方案‘手术+放化疗+电场治疗’的应用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可以从14~16个月延长到20.9个月,5年生存率提高了近6倍,达到29.3%。虽然很难完全消灭肿瘤,但把它当成一个慢性病,在综合治疗、全程管理以及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下,有的患者生存期可以远远超过平均数。”
"肿瘤电场治疗"患者
新型电场治疗能有效提高脑肿瘤患者生存率
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是一种全新的佩戴式物理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产生中频、低场强的交变电场,作用于增殖的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一疗法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干扰,当肿瘤细胞处于分裂期时,外加的电场能够破坏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正常分离,导致细胞分裂失败,以达到抑制肿瘤增殖的目的,最终肿瘤细胞死亡。依从性对于电场治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每天佩戴超过22小时肿瘤电场治疗设备,能够将胶质母细胞瘤的五年生存率提升接近30%,较传统疗法有显著提升。
"肿瘤电场治疗"示意图
杨群英教授表示,肿瘤电场治疗能有效降低新发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区别于以往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手段,肿瘤电场治疗对于人体健康细胞的伤害较小,副作用相对较低,安全性良好,主要是轻中度的皮肤反应。目前电场治疗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疗效明确,放疗周期结束后使用肿瘤电场治疗,肿瘤电场治疗与手术、放化疗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GBM患者的生存期。
再鼎医药高级副总裁潘璐致辞
目前,“手术+放化疗+肿瘤电场治疗”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标准方案,全球范围内已有约3万例患者接受此治疗。在广州,该疗法较早得到应用,目前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已有近200例患者接受此疗法,并正通过临床实验进一步验证其联合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活动支持方再鼎医药高级副总裁潘璐透露,脑胶质瘤患者关爱之家已经走过四年。据基金会统计,已有约100位患者获得了2年以上的肿瘤电场治疗贴片慈善援助。
影集作者、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
据悉,2024版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纪实影集由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经过三年的记录。为传递温情和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位患者、150多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脑胶质瘤患者们勇敢面对疾病,积极乐观的态度,向所有观众展现了抗癌勇士们的生命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宁玉燕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