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服务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智慧农场“三下乡”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的带领下,前往广东省河源等地区开展水稻生产作业帮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者熟练地管理与运营智慧农场,培养一批有技术、会操作、懂“智慧”的“新农人”。
罗锡文院士与“三下乡”团队在河源无人农场基地合影。
本次“三下乡”团队包含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计三十余人,在罗锡文院士带领下来到河源万绿智慧农场,参与准备7月20日的农机现场演示会与技术交流会。农机囊括“耕、种、管、收”各个环节,包含平地机、插秧机、直播机、收获机、喷雾机和无人机,总计20余台,预计参与收割300-400亩地。
日间,团队成员在田里调试机器。
在水稻无人农场,“三下乡”团队成员正忙着观察水稻情况,并对农机进行检修和维护。团队成员检查零部件、调整参数,降低农机在水稻收割高峰期出现意外的风险。
胡炼教授与团队成员在田里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晚间,团队成员检修机器。
团队成员2023级农业工程博士生满忠贤表示:“作为无人驾驶技术人员,我即将参与水稻收获服务,对此我感到无比自豪。能够将技术应用到实际,见证无人驾驶设备在稻田里高效精准作业,既提高收获的效率与质量,又减轻了人力负担。”
多台农机在田里准备就绪。
收获机运粮机协同作业。
现场展示的无人驾驶的收获机与运粮机协同作业,是在北斗无人驾驶控制系统的高精度控制下,按照给定线路驶进田间,进行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无人驾驶收获机将稻谷收割完成后,行驶至指定卸粮地点把稻谷卸在运粮卡车上,再由运粮车送回。
华农工程学院智慧农场“三下乡”团队在本次实践中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融合,响应团省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号召,积极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图文报道:南都、N视频记者 梁炜培 通讯员 罗雅玲
编辑:黄薇,任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