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高明荷城走出农文旅融合特色之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4-07-22 09:51
图片

最近,“这么美,那么近”的高明又火“出圈”了。

人民日报客户端以《佛山高明:打造农业品牌卡通形象,焕发地域新活力》为题,描绘了佛山市高明区如何巧妙地塑造了“高小鹅”与“葛小明”这两个农业品牌的卡通形象,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

沿着一条“四好农村路”石洲村Y521陈珠线,调研组还走进一座省“百千万工程”示范村,探访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看“造就美丽乡村、造福农民群众”的农文旅融合“高明”新模式。

图片


出圈

“鹅”卖“葛”

“高小鹅”与“葛小明”的诞生,绝非偶然之作。

这两个充满活力的角色,分别汲取了高明区极具盛名的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三洲黑鹅”与“合水粉葛”的灵感。它们的诞生,源于2023年3月推出的一项政策——《佛山市高明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52”工程总体方案》,旨在将“合水粉葛”和“三洲黑鹅”这两个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壮大,同时推动“高明食材”和“高明美食”的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实施“粤菜师傅”“五个一百”工程,构建起“合水粉葛”和“三洲黑鹅”两个百亿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产业的振兴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明区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如绿博会、粉葛节、鹅食材节等,推出了相关的表情包、微电影、专题歌曲,使得“高小鹅”与“葛小明”这两个IP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地域文化的新象征,迅速缩短了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图片

荷城石洲村花溪雨蜻度农场部落。


出圈

农文旅融合的“高明”模式

旅游发展的根本在于优质的产品。只有打造出卓越的产品,才能将短暂的关注转化为长久的留存。高明区深谙此道,在孵化地域IP的同时,始终依托于地方文化的底蕴和独特性,致力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生活的新目的地。

高明区拥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自然生态画卷。在这片9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0平方公里被湖泊、山林和农田点缀得生机盎然。高明区探索出了一条将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之路——乡村游。

游客可以在这里探寻千年古椰贝丘、千年唐代龙窑、百年书院、百年东门圩老街的历史文化;可以登上佛山第一峰皂幕山,漫步中国最美的云勇国家森林公园,呼吸林间的清新空气;可以在万亩稻田中追逐,寻找记忆中的稻香;可以体验游龙峡漂流的惊险刺激,挑战桨板、动力水翼冲浪等水上运动;可以踏访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甚至可以走进海天味业,一探酱油酿造的奥秘。

图片

荷城石洲村花溪雨蜻度农场部落。

统计数据显示,高明区在2023年迎来了1256.8万名游客,同比增长76.4%;旅游总收入达到了68.1亿元,同比增长了76.5%。值得称道的是,高明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还成为了家长和学生热捧的研学目的地。在佛山市发布的《佛山市儿童友好地图和研学路线》中,高明区有6个打卡点和6条路线成功入选,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教育和旅游领域的双重魅力。


共富

持续被带“活”的文旅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调研组抵达荷城石洲村花溪雨蜻度农场部落的真实感受。

图片

“结合地势地形把这现代都市人追求和喜欢的东西落地,甚至比广深很多项目做得更好。”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柳立子直言。“高明荷城的文旅做到让人去过之后你还会有念想,还会介绍朋友去,值得点赞。”

村居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线战场。

荷城街道,作为高明区的“长子”,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上稳步推进,已为高明区提交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3年,荷城街道成功完成了凤鸣朝阳“金色丰收带”段的建设,全街道96%的行政村达到了美丽宜居村的标准。石洲、南洲两村更是荣获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的称号。

图片

调研组在高明荷城。

调研组在这两个典型村试点,看到了正在被带活的文旅,以及被带动的“山水共富”。

在前不久举行的“山水间最高明”大湾区旅游目的地荐赏会上,高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竞雄表示,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即将动工建设、“百千万工程”、佛山“西进计划”三大机遇叠加的背景下,高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高明将抢抓战略机遇,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生活目的地。


共富

“乡村振兴”到“山水共富”

石洲村和南洲村如何在众多村庄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两者最初都是普通的农业村。它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精准定位文旅产业、推进一系列制度改革紧密相关。

首先是坚持市场化思维,积极引导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力量与村集体对接,通过“村公司+国企”模式注册成立强村公司,挖掘农文旅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其次是改变了传统的地租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土地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三资”改革成果,采取跨组跨社方式集约整合土地鱼塘资源,并以集体土地经济权入股方式参与农文旅项目。第三是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开展人才培育工程,吸引技术人才和青年回乡发展、创业,还是完善乡村职业经理人制度,从国有企业选派“乡村CEO”直接参与管理强村公司,都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

图片

“我们现在把农村建好、建漂亮之后,是希望城市的人流、资金、资源反哺到农村。”高明区荷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闫好东介绍,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荷城街道结合各个村居的实际情况,从人居环境的整治入手,再寻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产业、文化、村居等方面的振兴。同时,荷城街道也希望前来乡村投资的产业能够切实获得产值方面的收益。

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石洲村的“凌云花谷”,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自2019年启动以来,这个项目吸引了30亿元的投资,覆盖了近万亩的土地,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花卉生产、销售、民宿旅游、康养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田园社区。

图片

如今,石洲村已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4500万元,带动当地及周边超1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石洲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2000万元,人均分红超6000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1.9倍、1.4倍。

相隔不远的南洲村也拥有了盈香生态园、珠三角“九寨沟”、三湖叠翠等已开发或待开发旅游景点,未来将向北发展康养农旅产业,向南打造生态种养区,推动三产深入融合发展。

图片

盈香生态园。

在高明区6月发布的《2024年佛山市高明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建立乡村发展“一村一策”,制定区级“一村一策”行动总方案,推动村(社区)建立“一村一策”工作方案、“百千万工程”作战图和项目清单,分阶段分批次打造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辨识度高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从“乡村振兴”到“山水共富”,“出圈”的荷城,值得更大期待。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李平  何惠文

统筹:路漫漫 董晓妍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陈斌颖 王倩 见习记者 唐宇松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斌颖 

视频:南都记者 陈斌颖

编辑:路漫漫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何以高明 荷城作答丨“百千万工程”的“腰部力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