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首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释放何种信号?产业机会在哪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4-07-25 20:43

夯实发展底座,数据产业正在发力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多位深耕数据领域的专家告诉南都记者,这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那么,何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该怎么推进建设和运营?市场投资和产业发展的机会又在哪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欧阳日辉告诉南都记者,《决定》释放国家高度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号,正面回应了市场促进数据流通利用的迫切需求。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数据基础设施怎么建、谁来建、如何运营,将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商机。

何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据南都记者了解,数据基础设施的界定,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去年11月23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出席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时,曾对数据基础设施作出论述。

他表示,这是在网络、算力等设施的支持下,面向社会提供一体化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保障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覆盖硬件、软件、开源协议、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按此理解,数据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算力、流通和安全等四大设施。从能力角度看,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保障全流程。

图片

图据通信产业报、通信产业网。

学界也在探索数据基础设施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向宏提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是经济社会进入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支撑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实施,支持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落地,全面促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图片

张向宏教授提出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参考模型。

张向宏认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由纵向“基础设施形态”和横向“数据全生命周期”两个维度构成。前者包括国家数据空间、国家软基础设施、国家硬基础设施、国家数据安全基础设施等四层架构;后者覆盖数据“采存算管用”的各环节,全面支撑数据采集、汇聚、加工、共享、开放、运营、交易、存储等业务,将形成国家数据资源统一登记平台、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国家级数据跨境交易平台等新型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在欧阳日辉看来,数据基础设施是有别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第四类新型基础设施,是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和制度安排。

“类似于地面的高速公路,数据流通利用也需要国家层级的基础设施作支撑。”欧阳日辉对南都记者表示,从广义上理解,数据基础设施包含三个系统,即技术体系、平台体系、制度体系。

“很多人一提到基础设施,自然会认为这属于硬件的范畴,但实际上软硬件设施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如果没有标准规范、体制机制,那么技术如何使用,数据该怎么打通?”欧阳日辉说。

本周一(7月22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也提到了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他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系统集成——既包括平台、系统等“硬”的设施建设,也包括标准规范、体制机制等“软”的制度设计,还包括隐私保护、数据标识登记等技术创新的应用。

据杜巍介绍,近年来,各地方、行业、领域不断探索,形成隐私计算、数据空间、区块链、数联网等多种技术解决方案。

带动未来五年投资规模约两万亿元

不久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数据存储总量达1.73ZB。全国已有数十个省市上线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有二十多个省市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交易机构。

报告还指出,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2023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指每秒能完成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居全球第二位,存力总规模为1.2ZB。

可以看到,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而要更好地盘活数据要素价值,离不开数据基础设施这个底座作支撑。

此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写入其中,欧阳日辉告诉南都记者,说明这项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将促进和鼓励行业大胆探索,挖掘数据安全流通和利用的更多场景。

“接下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怎么建?在政府谋划统筹下,谁来建、怎么运营,这里面存在不少商机,各类企业均有机会参与其中。”欧阳日辉说。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去年11月的第二届全国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刘烈宏也提到,数据基础设施对扩大数据产业规模、繁荣数据产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四千亿元,带动未来五年投资规模约两万亿元,推进数实融合新模式生成,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刘烈宏说。

今年4月1日召开的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上,国家数据局明确指出,要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正在编制

如同食品流通离不开冷链,数据流通也离不开基础设施。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如何更好打造数据“冷链”?

在今年5月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欧阳日辉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适度超前部署数据基础设施。他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关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数据基础设施定位。

欧阳日辉告诉南都记者,当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市场亟需相关的政策指导。而如果数据基础设施“建完即落后”,那将影响后续的运营和使用效力,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技术和市场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布局。

上述文章还提到,“数据基础设施的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较长,完全依靠国家力量和单纯依靠市场建设都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且在后期市场投入中收费会影响行业发展,政府因为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投入的效率不高。”

为此,欧阳日辉建议鼓励和支持平台企业、科技公司等民营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数据基础设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建设和运营的有效竞争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2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透露了具体的抓手任务:研究制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部署开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打造安全可信流通利用环境。

593x408_669e11ae753b1.png

据杜巍介绍,近期国家数据局正在组织编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力争在当前情况下,说清楚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和建设目标。

聚焦数据流通利用环节,杜巍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在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即统一基础设施底座的基础上,部署开展隐私计算、数据空间、区块链、数联网等多项技术路线试点,自上而下谋划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南都记者关注到,在提高数据流通和交易效率方面,业内已开展了相关实践。在今年5月举行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内24家数据交易机构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将推动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数据需求“一地提出,全国响应”、数据交易“一套标准,全国共通”、参与主体“一地注册,全国互信”,从而打破地域限制,逐步实现“互认互通”。

杜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还提到,支持地方城市先行先试,以真实场景牵引技术进步,丰富解决方案供给,促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高效可信流通利用。

 【延展阅读】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正在研究制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刘烈宏详解国家数据局使命任务!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何重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发自北京

编辑:李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玲3.48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