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霏别哭”,运动员就该渴望赢但也不怕输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07-30 06:07
图片

巴黎,7月28日,中国选手张雨霏在赛后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巴黎奥运会第二个比赛日,被寄予厚望的两名中国游泳选手遗憾失利,无缘金牌。其中,在男子100米蛙泳决赛中,去年世锦赛蛙泳“三冠王”覃海洋在前半程领先的情况下,后半程突然“崩盘”,最终只排名第七。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张雨霏以56秒21的成绩摘得铜牌。随后,“雨霏别哭”的词条一度冲上热搜。

毋庸置疑,覃海洋与张雨霏两人都拥有夺金的实力。前者能在半决赛中拿到第二,后者能在东京奥运会上收获银牌,都是硬实力的证明。

取得这样的结果有遗憾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比赛就是要赢,何况是在奥运会这样难得的、与全世界高手同场竞技的大舞台,更能体现出赢的含金量。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实在珍稀,绝不是轻飘飘甩下一句“大不了从头再来”就能释怀的。不过,若因此就认为参赛运动员非赢不可,赢不了就是给祖国丢脸,这样的想法就很不应该,因为它既不尊重竞技规律,也体现出了格局的狭窄。

首先,运动员状态出现波动这很正常,有些运动员很稳,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状态就没有起伏,只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而已。而运动员临场状态的起伏,大大增加了比赛的不确定性,这正是体育独特魅力的一部分。以覃海洋为例,他在预赛中只排第九,但在半决赛中冲到了第二,能接受向上波动,就该同样接受从半决赛第二到决赛最终列第七的向下波动。换言之,接受得了意外之喜,就该受得了意外的崩盘:宠辱不惊,对运动员和观众均适用。

其次,竞技就是竞技,不该在其身上附加太多无关的东西。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出110米跨栏比赛,这本是运动员基于身体健康条件所做的决定,但却在网上引发了谩骂。以平和心态看待刘翔的退出,才是成熟的心态。让人欣喜的是,如今观众对待金牌的态度已大为改观。对于运动员一时的失利,观众更多地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雨霏别哭”冲上热搜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的确,我们已经过了那个亟须拿金牌来证明自己的时代。运动员也好,围观者也罢,无一例外需要构建对竞技体育运动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尊重。张雨霏赛后表示,“其实对于成绩我一直没有什么期待,我更专注于过程,怎么在赛前去备战,怎么去比赛,怎么游完。之前我可能经历了更多的心理难关,但最后在游完的那一刹那,我战胜了自己”,这种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只有放下对金牌的执念,心无旁骛地展现自己,把自己平常的训练成果全力以赴地呈现出来,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发挥失常,轻装上阵,这才是最为紧要的事情。

渴望赢更不怕输,过硬的心态加持过硬的实力,取得一个更胜以往的成绩,这就是胜利。金牌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但超越自己却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得下的“金牌”。

文l胡一刀

编辑:陈邹心怡

9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陈邹心怡818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