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半年报”出炉,2024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00.65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9%,展现了提级跨越发展的“深汕加速度”,而其中汽车制造业数据表现尤其亮眼,上半年增长1554.5%,深汕担起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职责,迅速从一张白纸迅速崛起为产业高地,为深圳经济逆势增长贡献了“深汕力量”。
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支撑效应明显
7月31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规上工业持续发力,消费市场有所恢复。根据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00.6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04亿元,同比增长153.9%。
南都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合作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0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2.5%。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1%。在行业大类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数据尤其突出,增长1554.5%。
肩负着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职责,深汕在汽车制造业发展上“一路高歌”。2021年,比亚迪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打造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一期工厂,目前16栋厂房已全部投产。2022年持续加码,投资200亿建设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项目二期,作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分别只花了349天、379天,用超常规速度推动项目“开花结果”。
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第2号公告,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迁至深汕特别合作区红海大道1888号,比亚迪深汕汽车工业园将承担起坪山工厂新能源乘用车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下线的任务。数据显示,比亚迪深汕汽车工业园项目二期西地块已实现单班达产,每天生产750辆整车。另外,位于二期东地块的比亚迪百万级纯电超跑仰望U9的生产线近期也已正式投产。
从深汕经济“半年报”可以看出,深汕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支撑效应明显。除了比亚迪,深汕还已经引进京西重工、延锋国际、东风李尔、壁虎科技、佛吉亚等20家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跑出“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深汕“加速度”。
东风李尔智能汽车座舱研发制造产业园主要生产汽车座椅核心器件及原材料(新材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龙头项目比亚迪的主要供应商。去年3月15日,深圳市城综尊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取得项目用地,投资建设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3月18日,项目开始动工。12月30日,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东风李尔项目投产,前后历时仅9个月时间,东风李尔开创了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新记录。目前,东风李尔将在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内安装7条生产线,满产的情况下年产座椅40万套。
深圳首个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铸就新质生产力
深汕特别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格局。除了锚定新能源汽车这一支柱产业重点突破,其他行业也持续发力,以新型工业化铸就新质生产力。
高端电子化学品是电子材料及精细化工结合的高新技术产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双重驱动下,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应运而生。2023年9月,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获批并正式授牌,这是深圳首个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更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专业园区。将推动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聚焦新一代电池技术正极材料,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技术创新引领地,让更多“高端材料”在这里走下产线服务科技强国。
今年5月,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首次批量供地,高发气体、华特鹏及1个园区公共辅助配套项目摘牌。
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的需求增长,也直接拉动了电子化学品市场的扩展。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主动顺应市场的需求,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实现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可以进一步延伸粤港澳大湾区的化工产业链条,实现化工产业的升级和增值。
2030年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力争将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创新型智慧化工园区,成为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
固定投资持续增长,比亚迪“重仓”深汕
深汕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4.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48.4%,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4.8%。
全国首部“飞出地”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施行以来,深汕充分发挥特区、老区比较优势,以市场化激发活力、法治化护航发展、国际化拓宽空间,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提档升级。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连片平方公里级优质产业用地承载重大项目,累计收储土地39.4平方公里,完成土地供应12.2平方公里,为大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本地实情、企业所需和产业发展规律,深汕依法灵活制定生产要素保障制度,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专班服务,全流程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征迁、七通一平、人才招引等需求。
“凡承诺必兑现、凡政策必落实、凡请求必回应。”比亚迪集团副总裁何龙曾对深汕的营商环境如此评价。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全方位融入深圳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优化提升,营造适宜企业健康成长的土壤,让企业在深汕发展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比亚迪从项目征迁到“七通一平”协调,再到成立服务专班,全天候、零距离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深汕特别合作区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7月8日,在深圳市政府指导下,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成功举行。深汕再一起向企业抛出“橄榄枝”,也成功引起了众多回馈,当天19个项目意向签约,总投资超百亿元,涉及投资机构、高端电子化学品、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材料、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等6个领域。
其中,比亚迪再次“重仓”深汕,双方签署汽车工业园三期项目,总投资65亿,主要用于建设电池pack线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工厂。从零部件到电池到整车,比亚迪在深汕已基本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前不久,比亚迪分别以7150万元及1.24亿元的价格摘得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的两宗土地,将用于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气囊、天窗、车架等零部件项目。据悉,此次出让土地的使用年限为30年,挂牌地块准入行业为新能源产业。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近年来比亚迪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新能源车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下线,到小漠国际物流港出海,只需要5分钟。今年上半年开通的通港大道,无缝连接了小漠国际物流港、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以及沿线客运集散点,为比亚迪汽车的生产、集散和出海,以及生活服务、商业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持。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持续释放小漠港与比亚迪等车企“港厂联动”优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的物流服务,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体系。小漠港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为契机,重点开拓汽车零配件及整车滚装进出口业务,围绕汽车产业打造华南汽车滚装主枢纽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商贸物流基地,助力深圳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据悉,小漠港相继开通6条滚装外贸航线,汽车出口累计突破5万辆,打造深圳市汽车出口新增长极。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编辑:曾海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圳“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