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痛、腹泻、甚至脓血便,身材消瘦,青少年患者患炎症性肠病时往往对生长发育带来较严重的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人们的健康认知提升,以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为代表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检出率正在不断的提升。
很多人将炎症性肠病称之为难以治愈的“绿色癌症”,意指该疾病虽像癌症那样难以彻底治愈,但“绿色”定义下,炎症性肠病不会像癌症那样致命。然而,消化内科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聂飚教授团队通过长期的队列研究发现,肠道反复炎症复发、溃疡形成,本身就是癌症的高危因素,罹患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10多年时间里罹患肠癌的风险要比正常人群高出数十倍之多。“‘绿色癌症’,其实有更高的风险转变为真正的癌症,需要及时诊断、干预。”
消化内科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聂飚教授。
排除感染因素后长期频繁腹痛、慢性腹泻
大概率罹患炎症性肠病了
“炎症性肠病和普通的感染性肠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普通肠炎患者往往发病期短,有着明确的感染因素,而且康复周期较快。”而以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为代表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则完全不同,患者更多是自身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错将自己的肠道当成了敌人进行攻击,并引发腹痛、腹泻、反复肠道溃疡等症状。
“在消化业界,曾经一度以为该疾病是发达国家高发、白色人种高发的病种。但现实中,我国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后,尤其是以消化内镜为代表的现代医学高速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人群的发病率(或者说医学进步后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攀升。”公开报道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光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就达到了11.6/10万,每1万人就会有1人患病,而且青壮年患者的患病率在显著提升。
聂飚教授根据在南方和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数据,告诉南都记者:“炎症性肠病在我国有着明显的地域不同,我国的北方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是克罗恩病的十倍左右,而南方地区则两者相当。”
炎症性肠病对工作生活影响极大
还加大患癌风险
聂飚教授告诉南都记者,炎症性肠病并不是一种可以通过简单的症状学就能判断的疾病。在临床上对其充分认识之前,该疾病也常常被误诊为普通肠炎。
“一般腹痛、慢性腹泻超过两周,有典型的脓血便,就需要前往专科,尤其是炎症性肠病专科进行系统排查。”这一排查过程需要通过血液检查特定的生化指标,也需要通过胃镜、肠镜和CT、磁共振这样的高精度影像设备来辅助检查。“罹患炎症性肠病不一定会消瘦,只有晚期、重症炎症性肠病患者才会瘦弱,短期、初发时则身材正常甚至还可能偏胖。”
频繁的腹痛、腹泻,尤其是青壮年期发病时,对人体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聂飚教授告诉南都记者,通过长期的观察、随访发现,超过一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较为严重的抑郁、焦虑,而且反复腹痛、腹泻,频繁的上厕所更是会对工作生活、学习都带来特别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一些基本生活的需要。
之所以说炎症性肠病是“绿色癌症”其根源就在于它是难以治愈的,截至目前都没找到完全根治的方法。该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当前,其远期影响也非常大。“我们团队曾经做了一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患病超过十年又缺乏有效干预的患者,其最终转归为肠癌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十倍之多。”
不加干预和控制,“绿色癌症”大概率会转化为真正的癌症。
不能彻底治愈
但已有多种方案有效干预
患者也不必因此悲观,现代医学目前没有彻底根治的有效方案,但通过综合治疗让病情缓解,使其处于症状消除、内镜下观察没有活动性病变的手段已经很多。“通过长期、规范治疗,疾病达到完全控制效果后,患者罹患肠癌的风险则与普通人群无异。”
聂飚教授有一名来自北京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没有确诊,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来穗后,其病症突然加重,经过紧急会诊发现,年轻患者已经进展到了肠道穿孔的地步。
通过炎症性肠病中心内外科等多学科紧急会诊,最终切除了一段1.2米的病变、穿孔小肠。接着应用营养支持、单克隆抗体、抗感染药物,再辅助以益生菌。“我们用了一年组合治疗,小伙子的病情完全缓解。原本因为重症而消瘦无比的患者,目前的体重已经达到了70公斤的标准值。”
现阶段,专家手中的治疗武器越来越多了,比如此前提及单抗、免疫抑制剂、益生菌,前沿技术诸如肠菌移植(健康人群粪便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也被证实有助于很好的控制病情,不少国产化、长效单抗已经纳入医保。
“这一点非常关键,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药物的可及性都已经大大提升。”聂飚表示,现阶段,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同时随访、管理的患者数已经达到了数十人之多,即便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单抗,在有医保支付覆盖的情况下,大家都能用得起这些好药。完全缓解后仅仅口服药物维持的患者更多。“这些患者的病情控制程度都非常理想,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
抽烟治疗炎症性肠病属谬论
患者生活习惯需要规律
在炎症性肠病朋友圈中,抽烟(尼古丁)对疾病有很好治疗效果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这显然是缺乏证据的,现有的权威证据证明,抽烟会加剧炎症性肠病的病情、加速病程。”
聂飚建议,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而言,戒烟、戒酒,饮食以清淡不会导致过敏为原则。“我们说过,炎症性肠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患者的免疫系统错将肠道当成敌人加以攻击的疾病。一旦摄入了过敏性食物,势必会加重这种免疫系统的紊乱程度。”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患者要及时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规律作息。我们中心营养专家的支持和治疗也是需要患者重点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