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开幕,专家共议数字转型视野下的智慧教育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4-08-19 14:06

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智慧教育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是推进教育公平与包容、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政策是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关键保障,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把教育数字化变革列为五大重点行动领域之一,教育数字化变革已然成为全球共识和时代潮流。

8月18日,“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教育变革与国际理解”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探讨数字变革与教育转型的方式,关注国际社会的数字化战略规划,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途径,思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享智慧教育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新成果。

本次大会国际国内嘉宾超过400人,现场参会代表逾1500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主持大会开幕式。

mmexport1724044669255.jpg

“我们已进入智能时代,特别是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及教育方式的巨大潜能,人类即将迎来人机协同的文明新形态。”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大会上表示。他指出,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在推动教育变革中的关键作用,连续三年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坚持应用为王,秉持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理念,全力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为此,王嘉毅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加强政策对话,携手推进智慧教育发展。中国愿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合作搭建政策对话与交流平台,深入交流智慧教育的新理念、新经验、新战略,以及规划、标准、数据治理、安全伦理等政策问题,共同探索发展智慧教育的可行路径、科学方法与有效政策。二是加强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包容。要让教育数字化变革惠及所有学习者,需要促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间流动汇聚。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共同打造智慧教育新图景。智能时代教育离不开教师这个关键要素,应当尊重教师在人机协作模式下的主体性,以学生成长发展为目标,让技术为教师所用、为教师赋能。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是推进公平、包容和优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以推进教育数智化和发展智慧教育为契机,加速教育变革,缩小教育鸿沟,促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间汇聚流动,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质资源开放、平台建设应用、政策标准对接等方面综合发力,需要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新动能。  

科教融汇是重塑人才培养体系的动力引擎,智能技术生态的持续升级将服务于学生的适应性成长,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和引领智慧教育创新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认为,教育领域的持续深化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应用,更激发了技术的持续创新和迭代,特别是在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融合的核心需求上。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赵沁平认为,必须超越虚拟现实1.0的现有能力,迈向具备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构想性(Imagin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e)、互通性(Interconnection)和迭代性(Iteration)等6I特征的虚拟现实2.0时代。这不仅需要在互联网、增强现实、扩展现实(XR)等技术上取得突破,也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系统研发。他呼吁技术专家与教育工作者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这一技术进步,以支持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则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变革正在成为广泛共识,但需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变的同时,深入推进工业时代教育模式向数智时代教育模式转变。  

杨宗凯认为,重塑高等教育的关键,包括教育环境、教师能力、教育教学方法、资源供给与评价方式等。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代表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GSENet)发布了《数字转型视野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  

如何通过数字化教育政策来实现智慧教育?“GSENet发布这份报告,将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对智慧教育形成共同理解,对开启智慧教育元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地区的教育体系是不一样的,相关的政策也是不一样。”黄荣怀表示,报告通过公共的数据集视角看智慧教育发展的状态,以全球框架去追踪记录智慧教育的发展。  

“我们做了很多案例研究,比如说在中国,我们有数字化技术促进女生教育公平的项目,‘互联网+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师生信息素养的试验项目等。”黄荣怀说道。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将持续三天,于18日至20日围绕智慧教育政策、技术和实践组织全体会议、高级别对话、主题论坛、圆桌论坛和工作坊,发布研究成果与合作计划,展示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在智慧教育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