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开学了,同学们领到新课本了吗?据悉,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起始年级(初一、小一)跟大家见面。其中,最受公众关注的就是语文课本的新变化。开学前夕,南都记者率先邀请深圳两位资深语文教师,一起对新课本“抢鲜看”。
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孙大圣”又重回初一语文课了!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宝安实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李雪静、福田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笔架山学校教师龚卫兰提到,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新增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是《西游记》知名篇章之一。这个选段通过记叙大圣与真君斗法几个回合的紧张激烈场面,各自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勇敢、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是值得细读、精读、深读的一篇课文。
“孙大圣”重回必修课文,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再次得到传承
“孙大圣”重新回到必修课文里,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艺术形象又以一种新的方式得到了传承。“这一选段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创造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悟空这一形象的无限想象,对它的理解也就不止于影视作品中的刻板印象。”龚卫兰认为,没有看《西游记》影视作品的孩子可能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他们对大圣和真君会有自己的想象,而不是被影视作品中固有形象给框住。
“这其实也是我们文本阅读的魅力所在,一千个孩子眼中有一千个悟空。我们读者有一个总体的悟空模样,而具体的细节由读者来丰富,个性化的解读,也是我们新教材阅读主张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体现。”龚卫兰补充道。
新教材新倾向:宁做读书王,不做刷题郎
新教材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通过以上各种阅读,教师再通过组织综合性语文活动,在具体的语境中,以达到学生能将实践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龚卫兰认为,利用好教材,通过文本阅读 、分析品鉴 、练习汲取,课后再开展语文活动、参观游览博物馆、少年宫等以拓宽视野,最后通过写作体悟、演讲主持,以实践检验能力,在实践中探索,最后达到真正地把能力转化到学生的血液里。“总之,新教材修订的趋势告诉我们,精读略读自读朗读,好好读,随意读,自己读,用情读……新教材的倾向是:宁做读书王,不做刷题郎。读死书、死读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所有学习的输入为输出,学来以致用。”
新教材引导学生:既能有“诗和远方”的理想,也能有处理生活挑战的能力
李雪静从这次语文新教材中观察到了“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教育原则。她认为,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精神打磨优化、补充完善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特别要突出语文“以文化人”的学科特性,整体提高教材质量。
新教材的改变,是立足时代要求、课标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教材的变化是对课标理念的呼应,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够积极观察、感受生活, 独立思考、崇尚真知。”李雪静说。
李雪静还认为,新的语文课本将引导孩子们成为一位“阳光的生活家”,既能有“诗和远方”的理想,也能有处理“一地鸡毛”的能力。“新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任朝州
摄影:南都记者 任朝州
编辑:周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