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丨​广交会视角下20世纪艺术史中的民艺眼光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4-09-09 09:24

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图片

同频共振——湘粤书画交流展

展期:9月8日—9月17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四层15、16、17号厅

展览以“同频共振”为主题,共展出湖南、广东两地共115位优秀艺术家115件书法、国画、油画精品力作,旨在搭建一座湘粤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进一步加深湘粤两地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系,共同谱写“湘粤一家亲”的新篇章。

图片

样:从广交会出发——20世纪艺术史中的民艺眼光

展期:9月10日—10月23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1号厅

1957年春,第一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这一时间,恰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迁址羊城,并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时间相交汇。这所美术高校的成立成长,与广州作为长久时段的商业口岸历史,以及作为新中国“南大门”迎接八方来客的时代机遇有着密切联系。在以“看样成交”为主要贸易手段的商业平台,生产产家、民间手工艺者、美院师生以各种方式相遇,甚至开始互相学习、流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这一页特殊的风景,揭示出民艺与现代美术、工艺生产与艺术创作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以往艺术史叙述中较少谈及的面向和问题。借由藏品所启发的历史线索,我们重新思考与整理艺术家个人或民艺领域中的相关创作,希望将类似的“看样”和“学样”思路呈现予观众。

图片

迈进这片土地——罗誉个人作品展

展期:9月6日—9月27日

地点:非空间(广州越秀区东湖路123号之二)

“人屹立在尘土中,迈进这片土地。”在罗誉独特的绘画语言中,人作为永恒的母题被展现在画面之上。他的绘画不仅是对具象与抽象边界的大胆探索,还深刻揭示了人在时代环境下的情感状态与生存境遇。通过纤细而尖锐的笔触,他将人物的形态、表情乃至心理状态一一解构重组,将人拉回人本身最日常化的视觉层面,形成了一幅幅具有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情感的画作。 


——深圳——

图片

一览众山——中国画名家学术交流展

展期:9月8日—9月22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新馆)二楼4、5号展厅

展览汇集了冯大中、卢禹舜、林蓝等众多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希望打造一场高品质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交流盛会。画家们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以自然为师,情感为魂,笔下山水灵动,花鸟生辉,展现国画艺术之精髓。在继承古法基础上,他们勇于探索,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技法,使国画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展览的举办将进一步推进辽宁与深圳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佛山——

图片


开卷有益——馆藏老课本展

展期:9月—12月

地点:清晖园博物馆沐英涧展区

展览精选了多件清晖园博物馆馆藏老课本,以“师古不泥 西学方兴” “吐故纳新 书香馥郁” “顺从性情 寓教于乐”三个章节,集中展现百年前中国老课本改革变迁历程,为年轻观众带来一个妙趣横生的老课本世界。

——香港——

图片

失忆地图——周俊辉个展

展期:9月13日—10月15日

地点: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10楼

展览描绘艺术家周俊辉对香港集体回忆与电影的实践,配合经典港产电影《鸡同鸭讲》《天若有情》《甜蜜蜜》《义胆红唇》《无间道》《行运一条龙》中的场面。14件全新的作品涉及很多已消失的场景地点,时空交错般地把香港人甚至游客都不陌生的印象交叠,以此唤起观众对城市的共鸣与集体回忆。

图片

Social Abstraction(社会抽象)

展期:9月10日至11月2日

地点:中环毕打街12号7楼

展览聚焦于不同世代黑人艺术家采用的实验性创作手法,他们运用抽象艺术探讨文化、感知和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等议题,并以种类多元的媒介创作,包括油彩、亚克力颜料、陶瓷、马赛克、树脂、发胶、假发和织物。这些艺术家突破纯粹形式上的考量,深入探究身份认同、社群属性和生活经历等主题。

图片

砧木——邓广燊个展

展期:9月12日—11月9日

地点:gdm画廊(香港中环都爹利街11号律敦治中心108号)

艺术家邓广燊从地方性的微观历史出发,以无法自然繁殖的洋紫荆为线索,通过具有强烈个人情感的物件和循沿多种路线寻找方法来就身份作交涉,尝试处理并反思,社会、文化及历史归属的超个人叙事,探索全球化时代身份的塑造和自洽。通过石墨绘画、油画、摄影和装置,邓广燊在解构和重建之间穿梭,审视个人身份在留驻、迁离与回归的流动空间中,如何在熟悉与陌生、脆弱与坚韧、自由与压制的缝隙中分裂和连接。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梁雅然

编辑:周佩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4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