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小朋友竟然也会长肠息肉!腹痛、腹泻、便秘或便血是预兆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综合2024-09-09 18:04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加强,以及胃肠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成人体检也要求完善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及时摘除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化。

但在大众的观念里,消化道息肉是大人才会得的病,儿童、青少年不会长息肉。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其实小孩子也会长息肉。

因为家长的忽视,孩子往往没有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导致息肉持续存在于体内,越长越大。有的患儿会反复出现肚子疼,大便不成形,甚至大便带血,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息肉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6岁的小朋友也会长息肉

如果孩子便血,肠镜尽早安排

近日,深圳恒生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个便血的6岁小朋友,通过肠镜检查后,发现是息肉引起的出血,经肠镜治疗切除后,术后病理确认是幼年型息肉。

1080x835_f7636c5dac627ab1.jpg

内镜下能清晰看到肠内的息肉

那什么是幼年型息肉呢,对儿童又有什么影响?在儿童肠道病变中,幼年型息肉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病变,往往因其隐蔽性而不为大众所熟知。

幼年型息肉,医学上称为“juvenile polyp”,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尤其是5至10岁儿童的肠道息肉。这种息肉通常出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呈单个、球形、表面光滑,带蒂,有时会自行脱落。与成人常见的腺瘤性息肉不同,幼年型息肉一般认为并非真肿瘤,恶变的可能性较低。

深圳恒生医院消化内科吴光耀副主任提醒,幼年型息肉可在任意年龄诊断出,但相对而言在儿童期更常见。散发型结肠幼年型息肉在10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高达2%,不过通常是孤立病变,一般不会增加结肠癌风险。

幼年型息肉的临床症状相对隐蔽,主要表现为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在某些情况下,大便时息肉可能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缩回。如果息肉位置较高,可能会引起肠套叠,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如便血或排便习惯的改变,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幼年型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部分位于直肠且靠近肛门的,可以通过直肠指检发现。直肠指诊可以初步判断息肉的存在和位置,而结肠镜检查则可以直观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并进行活检,以排除恶变的可能。

治疗方面,对于较大或位置较高的息肉,深圳恒生医院消化内科通常采用肠镜下的电灼切除术。术后孩子恢复通常较快,并发症较少。

为什么小朋友会形成幼年型息肉?

遗传与环境因素都有关

幼年型息肉病(JPS)是一种较少见的遗传病,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如SMAD4、BMPR1A等。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导致息肉的形成。环境因素在幼年型息肉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研究较少。

为此,对于有家族史的家庭,除了常规的肠道健康教育外,还应考虑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

幼年型息肉如何预防?

这些要点要注意

虽然幼年型息肉的预防措施有限,但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护孩子的肠道健康:

1. 均衡饮食: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促进肠道蠕动。

3. 定期体检:根据医生的建议,为孩子安排定期的体检,包括肠道健康检查。

4. 观察症状:注意孩子是否有肠道问题的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或便血等,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



来源:深圳恒生医院

编辑:曾美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