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这句话写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首页上,花甲之年仍奋战在治病救人第一线。
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从“非典”、甲流、禽流感、登革热再到新冠,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德叔”的张忠德,带着中医“战”出来了,也成为一块岭南中医“金字招牌”。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赴港探索中西医协作、首批香港中医师来到广东“进修”……在他看来,只要抓住每个机遇“真实干”,每一个奋斗着的普通人都是实干践行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中医“慢郎中”成了抗疫“急先锋”
在近20年来的重大疫情防治中,中医药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8年,张忠德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选定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后,1995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进修。18个月后,他从钟南山手里接过毕业证书。
后来遇上“非典”、甲流、登革热和新冠疫情等几场重大传染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张忠德和同事把一场接一场的硬仗都拿下了。中医“慢郎中”成了抗疫“急先锋”。这让他更笃定,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临床疗效是硬道理。
“虽然病毒不断在变异,但中医‘以不变应万变’,‘不变’是思维方法、诊疗流程不变,集全体中医人的智慧寻找最准确的核心病机,在运用过程中不断讨论和完善。”
从医36年,冲锋抗疫一线,践行中医抗疫智慧,张忠德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临证经验,后来屡次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让中医“被看见”。
“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才能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当下,他又站在现代医学前沿,建立起中医领域完备的实验室体系,培养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高水平中医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带领的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让院士、国医大师走进小学校园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继承中医药文化的人出现断层。”张忠德说。为此,广东省中医院正在用行动回答一个宏大课题:怎样把新的文化传承重任交给年青一代,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新时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这是悬灸,悬灸就是悬挂在穴位上面进行艾灸。”去年,一条小学生为来宾悬灸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视频中的小学生来自朝天小学,五年级的她在医生的指导下,一边讲解,一边在来宾手上演示。
2020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与朝天小学在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等单位支持下,联合打造的“岐黄护苗·培根铸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研学活动正式启动。在张忠德的带动下,广东省中医院打造了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医药文化品牌,组建了一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等为带头人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
如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广东省中医院”模式已经成为岭南乃至全国的示范品牌之一,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超过60所中小学校园,项目获评2023年全省最具传播影响力案例,经验做法登上教育部官网,并在2020“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中介绍。
“用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我们这代中医药人必须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责任,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挖掘、继承好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张忠德说。
向香港送出了11人次中医专家
“为什么中药能治我的病?”这是中医为外国人诊疗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中医药不能停留在唐朝、明朝或清朝以前,要用现代的科学语言和研究方法与思维来进行研究发展。”张忠德认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需要以优质产品为载体,更需要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家粤港澳创新中心、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相继落地。8月中旬,广东省中医院中药新药“温阳解毒颗粒”获批上市,这款由张忠德领衔研发的药物,是中医药临床转化的重要一步。
除了讲清楚疗效机制,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人,他希望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2022年至今,张忠德依托“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向香港送出了11人次中医专家,在香港医院进行住院临床高阶培训,广东省中医院首次助推20名香港中医师来粤“规培”,让他们以执业中医师身份加入临床团队,增进中医诊疗经验。
2023年10月,经粤澳两地药监部门批准,广东省中医院5个获批跨境使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被发往澳门。2024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与香港首家公立中医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陆续安排100至200人赴内地接受训练,学习借鉴中医护理等方面的“广东模式”。
“中医药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给全世界的一张名片。”张忠德说。
奋斗者说
南都:作为一名医生,如何理解“实干出真知”?
张忠德:作为医生,最大的实干就是尽心为每一位病人看好病,找到最佳诊疗方案,解除他们的病痛。我每周至少出诊两次,一个下午的门诊,常常看到晚上七八时。我会尽可能多加几个号,虽然缩短了休息时间,但对外地患者而言,能少一些路途奔波和病痛烦恼。听到患者说:“德叔,我好了,谢谢你。”是我最自豪、最有价值、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南都:如何看待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趋势?
张忠德:中医发展不能拘泥于“古”。当下,应该用一切现代文明成果、科技成果来为中医药发展“补课”。近年来,广东省中医院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在湿证等研究领域持续探索,并与瑞典、荷兰开展合作,推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化。
南都:在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中,广东有哪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探索?
张忠德:任何医学的存在价值,都是要能解决人们的生命健康需求。有可用性,还要有可及性。为了实现可及性,我们不断完善产业链,比如从以前的煎煮汤药,发展到片剂、冲剂、胶囊,实现中药剂型的创新。2020年1月,我国首家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落户广东。它与此前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我国首个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了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相信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人物名片
张忠德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6年,先后参与“非典”、新冠疫情防控等工作。他领衔的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并率先开启“大师领衔+疾病防治+岭南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模式。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陈佳佳
编辑:杨丽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出新彩 实干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