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健康领域科普传播怎样做最吸引人?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全国儿童医院管理年会儿童健康传播分论坛上,知名政务号“深小卫”团队相关负责人分享了近十年探索的心得和经验。
“深小卫”构成:1个“70后”+13个“95后”
深圳卫健委开通微信公众号已有12年,之后陆续开通B站号、抖音号,已有2500万粉丝。
“我们(‘深小卫’)的‘人设’是最靠谱的科普、最有趣的灵魂,我们的理念叫‘万题皆可盘’”,据介绍,“深小卫”背后的团队包括5名码字人员,8名视频人员,均为“95后”,负责人是“70后”,另外还有深圳的12万医护人员提供素材。
该负责人认为,“深小卫”与其他政务号的不同就在于,有“人设”、有符合当代网友精神状态的价值观。
解读“爆款”:三句文案、两段音乐,击中用户
前不久,“深圳卫健委”抖音账号创作出的抑郁症主题短视频《心碎门诊》获得超9000万观看量,该负责人解读“爆款秘诀”:这段1分40秒的短视频,用精心准备的三个“金句”、两段音乐“击中”了用户。
“第一句‘我幻想有人爱我’在心理学中有深刻含义,中间那句说抑郁症‘像我爱过的人一样离我而去’让人去想抑郁症到底走了没有,第三句是‘这是糟糕的一天,不是糟糕的一生,我们明天再试一次’;两段音乐,分别是一首正流行的歌曲,以及一首在抑郁症患者中非常受欢迎的日文歌《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理解互联网用户的“分层”
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播工作,需要对用户要有清晰认知,该负责人介绍,“深小卫”把用户分为了to A(管理层),to B(医护人员),to C(普通市民)三类,每篇推文都会清晰地瞄准目标群体,“要明白流量有‘分层’,有了这种流量思维,才能做好宣传”。
在互联网上,有刺激性、娱乐性、负面性的三类信息更容易吸引人观看,当题材比较冷门、平面时,可以考虑加点上述三种“佐料”,“比如,打个‘负面’的标题做‘反转’,就可以实现传播目标”。
理解不同平台的生态和“打法”
“深小卫”在不同平台都有账号,该负责人介绍了对现有主要互联网平台的理解:抖音的流量最可观,B站主要是18至24岁的年轻人、适合做医疗内容,视频号主要靠在社交平台上的扩散,用户年龄更多在29-39岁,小红书上有更多的消费医疗内容,包括皮肤科、口腔科、运动医学、康复、中医等。
“在网上做健康传播工作,其实就是在‘流量池’里工作,流量的本质是吸引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我们只能‘打不过就加入’”,该负责人指出,要深刻理解不同平台的生态和“打法”。
另一方面,做健康传播,要做“快餐”也要做“经典”,要有医疗的价值观,“健康传播讲的是病,落脚点是人和心,唯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我们不贩卖悲惨,不制造焦虑,从悲欢中来,向希望中去,这是我们做健康传播的基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