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走出校园,深圳小学发起“三公里文化半径”课程联盟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09-25 22:26

最近,深圳市教育局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工作,提出在不改变现有学科课时安排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变换教学场景,试点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专门用半天开展校外活动课程或者校内全学科阅读课程。

深圳小学教育工作者认为,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城市,拥有非常富足的城市文化资源,通过广泛的校外活动课程建设全面整合高新企业、科研单位、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基地、文创园以及高校人文资源等社会资源为中小学所用,能够有效推动“每周半天计划”育人阵地的落实。同时,也必须在实践中思考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传统校园教学工作基础上创新落实“每周半天计划”?校外课程场景如何选择?如何设计?课程时间阵地如何协调?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如何体现?课程实施的复杂流程如何组织?

 

去年底起,深圳小学提出并实施了“三公里文化半径”城市文化与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建设并邀约了一批小学组建“三公里文化半径”课程联盟。在半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

“三公里文化半径”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将中小学校园周边师生步行可达的“三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文化地标、公共设施、特色建筑、科教资源等作为对象(如博物馆、公园、高铁站等),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学习,将学校旅行课程与城市文化设施、城市文明建设以及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相融合。

 

“人民公园课程”(0公里)

深圳市人民公园与深圳小学北校区仅一墙之隔,自通道修建完毕以来,学生队伍便能迅速抵达公园之中。在深圳市教育局和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小学与深圳市人民公园合作共建,共同实施“三公里文化半径”的教育实践探索。双方建立连接通道,实现空间的互联互通,加强教育资源的时空衔接,让学校呈现了一种新的样态——“公园里的学校,学校里的公园”,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

体育课是深圳小学公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为扎实推进体育课程建设,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2016年起,深圳小学就全面推行“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努力让每位学生毕业时,都能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为了拓展体育运动场地,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深圳小学体育科组积极探索组织学生在人民公园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创新实践。人民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学生的户外运动提供了绝佳的“遮阳伞”,空气中弥漫的清新泥土气息和淡淡的花香让学生的有氧运动更加舒适。对公园设施的了解和使用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社区生活当中,很多学生为公园的便民细节建设提出了很有实践价值的建议。同时,在自然的环境中的学习,也让学生更加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与关注,显著提高了学生环境公益意识与社会事务参与感。

“二十四节气公园文化课程”是深圳小学与深圳人民公园联动举办的另一项常态化校外课程。课程将节气与自然紧密结合,以“少先队志愿者”和“家庭义工”两大群体为活动主体,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服务融为一体,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社会成长的舞台,沉浸文化体验的平台。

活动采用打卡手册集章形式参与,以打卡手册为兑换奖品凭证,由师生提前设计活动、准备物料、奖品,现场由学生自主分工组织活动,包括设置打卡点位、引导市民游客参与、指导讲解活动知识规则等。

品节气、话节气、探节气、玩节气、绘节气、吃节气。少先队志愿者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节气进行故事分享和绘本讲解;在公园大草坪上,共绘节气画卷,写下节气祝福;在雕塑广场玩起节气主题的游戏,享受难得的校园之外的空间福利;在花园里与市民互动主题诗词,直面市民游客的挑战与沟通;在健康运动场地,与游客和家长一起玩起套圈、投壶、踢毽子的游戏;在美好的手绘画面中定格节气里公园的美景;在跳蚤市场和美食营地分享节气美食,共享劳动成果。每次活动,学校和园方还专门提前准备了小钥匙扣、特色贴纸和人民公园特色冰箱贴作为奖品,市民游客根据参加上述活动获得的游园印章,即可兑换相应等级的奖品。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获得了难得的成长锻炼。五(3)中队少先队员郑晟深有感触地说:“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与游客的沟通互动,我们学会了团结、倾听和沟通。在与老师和同学的团队协作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还得到了成长。我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图片


图片

“东门老街课程(0.5公里)

作为深圳最具历史感的小学之一,深圳小学坐落于繁华喧闹的东门墟北侧。就在举世闻名的东门步行街广场中心位置,有着300岁高龄的思月书院依然保留了一处青砖黛瓦、古朴雅致的岭南院落。思月书院是罗湖水贝、湖贝、向西三村张氏族人,为纪念先人“张思月”而建的一所私塾,也是张姓和周边村民的孩子读书学习的地方。它像一位大隐于市的鹤发老翁,静看东门老街的蝶变与重生,承载着一代代深圳人乡愁,也曾在革命岁月里留下红色印记。由共产党人邓中夏、苏兆征领导的省港大罢工曾在深圳墟设立香港罢工工人接待站,地点就在思月书院。

 

图片


深圳小学在少先队活动中组织同学们到思月书院,了解省港大罢工的始末,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实践。活动通过选拔小讲师、现场演讲、主题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先辈们的卓越贡献。

少先队员们通过现场学习,走进党史,体验现场,仿佛成为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油然而生自豪感与使命感,也极大的增强了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懂得了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先锋精神正是深圳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红色记忆馆课程(1公里)

清明时节,深圳小学党员代表、团员代表、少先队员代表、校外辅导员代表及深圳市刘芳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到东门社区红色记忆馆,以“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为主题,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党团队日活动,念先贤祭英烈。

活动由五年级的同学担任红领巾讲解员,为大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带领同学们了解深圳革命斗争的历史。在对历史的回眸中,深小少先队员们看到在深圳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关口,无数英烈用奋斗与牺牲点燃了通向未来的希望之火,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颤动、思想的升华。少先队员聆听革命先烈的故事,用至高无上的队礼向革命先烈致敬。红色是东门的底色,改革是东门的精神,深小少先队员们在这里寻找初心、激励使命,从往昔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安全警示课程”(3公里)

6月,深圳小学安全管理中心特别组织了20名同学,参加了与学校相距不远的深圳市公安局举行的“走进食药环,保障民生安全”主题警营开放日活动,沉浸式感受、体验和了解公安机关的食药环侦工作。

活动现场,食药环侦民警现场详细讲解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例,让少先队员们近距离了解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更加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共做野生动物保护“小卫士”;还演示了警用“一室三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流程,向少先队员们展示了食用油品质检测仪、便携式气质联用仪、车载液相色谱等快检仪器设备,开展食品的农药残留、保健品非法添加、粮油真菌毒素初筛等现场演示;少先队员们还通过实地互动体验提升了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

“参观了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展,亲身参与了假冒伪劣商品辨别活动,还听了警察叔叔的科普知识与法律知识讲解,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还有食品、药品和环境保护这个领域的专业警种,我一直以为警察就是破案,没想到业务这么广,在各方面都在保护市民。”“与野生动物近距离互动,走近它们,才更懂得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非常受益”……深圳小学的同学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收获与感慨。

图片

2024年初,深圳小学倡议成立了深圳“三公里文化半径”课程联盟,南外(集团)科苑小学、龙岗千林山小学、盐田外国语小学等三十所小学加入联盟。联盟成员校共同研发、分享各自学校附近的区域文化资源,将整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打通,形成高质量的综合实践课程协作,让中小学课程拥有更多的资源与机会,活动组织更方便、课程实施更优质,打造一个互帮互促、课程共建、科研共进、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南外(集团)科苑小学“能源生态园”课程

南外(集团)科苑小学将南山能源生态园纳入“三公里文化半径”活动范畴,与生态园共建生态文明课程。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考察垃圾分类处理,了解现代科技对城市绿色文明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们透过玻璃窗,看到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经过干燥、燃烧、燃烬处理,了解了垃圾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在余热锅炉中进行热交换,形成过热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处理后的渗滤液可以用于生产补水,“灰”送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渣”制成环保砖用于道路建设。全流程的“变废为宝”让学生直观体验了“绿色、文明、低碳”的城市生活新理念。

图片

龙岗千林山小学“古村非遗”课程

龙岗区千林山小学与社区共建“三公里文化半径”课程,六年级学生走进学校附近一公里处的朱古石客家古村,以小队的形式走进村落的不同角落考察历史细节故事、了解城市变迁。有的小队走进朱古石舞麒麟传习馆,了解舞麒麟的历史起源和现代发展,以及其文化传承地位。有的小队向舞狮团的老传承人学习、调研,化身小小解说员,解说一段关于舞麒麟的发展,并尝试舞麒麟表演。有的小队参观了古村里的七星世居,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建设特点、发展变迁,加深了他们对客家民俗、非遗文化以及社区治理的了解。

图片

盐田外国语小学“城市治理”课程

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以社区生活为题材,开设城市课程,四年级学生参与“建设最美海滨城区,我给区政府提建议”活动,走出校门,将学校周边城市设施、景观建设、商业环境、生活保障等内容纳入“三公里文化半径”项目式考察对象,通过小课题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向区政府汇报课题研究成果,提出建设性建议。其中,《壹海城景观河生态治理与景观修复》获评“全国项目式学习最佳”称号。

当前,“三公里文化半径”课程联盟学校已经陆续开发出近五十门校园周边精品课程。深圳小学正在积极推动各联盟成员校继续创新生成“三公里文化半径”课程并将课程提供给其他成员校进行跨校、跨区共享,让学生有机会享受到其他学校倾力打造的校外综合实践精品课程,也为学校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课程提供了一条方便组织、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行动路径。

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编辑:周正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