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学子深入茂名信宜,融媒表达传播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探粤
原创2024-09-26 22:14

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宜’你共‘赴’”团队到茂名信宜开展社会实践,实地走访、调研信宜竹编的发展现状,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助力竹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探寻竹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茂名信宜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宜’你共‘赴’”团队。

生产模式

探寻“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

团队前往信宜怀乡镇3家竹编工厂:信宜市宏兴工艺制厂有限公司、粤丰工艺有限公司、信宜市八山一水商贸有限公司,与工厂负责人深入对话,摸清竹编产业的手工流水生产线,了解到当地竹编采取了 “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信宜市竹编协会秘书长杨东昇表示,“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不仅降低了竹编工艺品的生产成本,还解决了农户、留守人员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当地竹器厂商通常会提前半年至一年接到客户订单,确认订单和款式后,向镇上从事竹编的农户分发生产任务,农户以家庭作坊形式,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文化传承

对话竹编手艺人,领略匠人精神

为探究竹编技艺传承现状,团队拜访了竹编青年手艺人李德秀和老手艺人谢洪生。据了解,李德秀震撼于精妙绝伦的竹编工艺,以强烈兴趣走上自学道路。对复杂的龟甲编技艺,她无数次地观看视频,一步步模仿编织,甚至根据一张成品图,放大观察细节,数出竹条数量,在脑海中构想竹编的交叉情况,“我只专注于我如何成功做出来这一件事。” 李德秀坚定地表示。在创作出令人瞩目的作品后,她继续探索竹编的多种产品形式和应用场景——从竹胸针、竹发簪到锦鸡摆件。

图片

竹编青年手艺人李德秀。

步入60多岁高龄手艺人谢洪生家中,他便欣喜地向团队展示他的竹编作品集,每一件都精致美观且富有实用性。如今他不仅用心钻研竹编技艺,亦持有创新的思维与想法,如灵感来源于放牛时光的“沙漏”式竹编容器,“以前放牛时,我会用个东西装虫子,后来就想能不能做个可以开关的。”谢洪生说道。

图片

团队成员与竹编手艺人谢洪生。

李德秀与谢洪生,新老手艺人以竹为笔,以匠心为墨,将普通的竹条在手指间腾转飞舞,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竹编制品,诠释着传统工艺的现代魅力,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体验过程

留学生体验竹编,助力文化传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打造“粤韵流传”系列项目,以外国留学生视角讲好广东故事。

团队积极响应号召,邀请了来自秘鲁的留学生Lily和来自巴拿马的留学生温伯聪,沉浸式体验竹编制作,并拍摄竹编体验视频。团队与两位留学生一同走进怀乡镇竹编展览馆,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竹编工艺品。其中以小鸟为造型的篮子、小角篮、吊篮等实用、环保、新颖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深刻感受到信宜竹编的文化魅力。

图片

外国留学生体验信宜竹编制作。

在竹编手艺人李德秀的耐心指导下,留学生Lily体验制作竹编发簪,温伯聪则体验制作竹蝴蝶胸针。团队紧跟Lily和温伯聪的步伐,用镜头捕捉下了他们学习、制作、交流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到完成作品时的喜悦表情,再到与李德秀师傅的亲切互动,无一不传递着竹编文化的温度与活力。经过这次的竹编体验,团队成员不仅切身体会了竹编工艺背后的匠心与巧思,充分意识到每一件竹编作品背后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更为竹编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旅融合

深入竹旅项目,助力产业融合

针对信宜竹编文旅融合发展的需求,团队在三华李度假区参观当地特色民宿,如“归来”精品民宿,内部陈设和装修讲古典木屋与藤木家具、竹木用品、竹藤装饰相结合,充满了文化艺术气息,为游客打开了一条既有情怀又有情调的文旅之路。

图片

团队成员与马安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桂萍合影。

在信宜市平塘镇马安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桂萍告诉团队成员,此处有粤西最大的毛竹林,正着力打造竹林特色文旅项目,发展竹编文创产品。当地民宿内也运用大量竹编元素进行装饰,采取原生态的装修风格,给游客一种居住于竹林之中的惬意之感。

图片

马安竹海。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宜’你共‘赴’”分别走访信宜当地竹编产业和竹编文创文旅业,目前信宜竹编产业发展模式教成熟,成功提高了当地农户的收入,但技艺传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仍有待解决。对此,“宜”你共“赴”团队将持续深入与当地的政府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拍摄竹编宣传片以及系列推文,深入推广信宜竹编文化,为信宜竹编产业的发展,贡献出团队的力量。


记者:丁治加

通讯员:刘思琪 莫佩珊 林晓莹 李欣然

编辑:丁治加,胡利超

1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