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吃吃停停?这些高血压误区,你中了几个?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10-08 15:35

图片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之一,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都与高血压相关,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的高血压患者将超过15亿。

《健面吧,在龙岗》是龙岗区卫生健康局、南方都市报共同打造的健康科普教育栏目。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本期,我们聚焦老年人常见病——高血压,邀请到龙岗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钟庆华,他将和大家分享有关高血压的认识误区,以及如何正确预防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不听话”  后果很严重

提起不听医嘱,不坚持吃降压药,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钟庆华说这样“不听话”的患者有太多了。

今年75岁的张爷爷有高血压病史20多年,但张爷爷觉得自己平时没有不舒服,就不愿意吃药,经常是想起来才吃上一次药,让医生、家里人都很头疼。

常常是张爷爷认为自己血压已经“正常”了,干脆就给自己停药。停药后,发现有头晕头痛的情况,又自己吃回降压药。总之,吃药主打一个随心所欲,更别提自我健康管理了,每日监测血压,定期到社康、医院做高血压并发症相关评估都没有做到。

就在一个月前,张爷爷出现了走路气喘的毛病。以前下楼遛弯儿,可以走1 个小时,但现在走个100米就气喘得不行,步行上1层楼梯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后面发展到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家里见状,赶紧把张爷爷送来医院。

来到龙岗中心医院后,钟庆华一检查,发现张爷爷的心脏已经比正常的两倍还大。张爷爷的心脏增大了,可是心脏的收缩功能只有正常的一半不到,气喘症状就是因为心脏功能衰竭所导致的。

好好的心脏功能为什么会衰竭呢?

钟庆华说,这就是没有控制好血压的结果。

张爷爷没有坚持吃药控制血压,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就像让马长期背负很重的行李,心脏就像这匹马一样很快就出现体力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脏功能衰竭。

张爷爷住院后,经治疗,血压逐渐平稳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基本缓解,平安出院了。但是心脏再也无法完全恢复到以前的功能状态。

图片

而另一位患者袁先生因为没控制好血压,甚至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袁先生平时工作忙,压力大,确诊高血压后,没有做进一步检查,平时也不愿意吃药控制。不久前袁先生突发胸背痛,呈持续性撕裂样疼痛,当时还以为是心梗,来到龙岗中心医院急诊科,测血压显著升高,检查完发现不是心肌梗死,而是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治疗,24小时内死亡率每小时递增1%-2%,急性期(发病2周内)的病死率高达70%,是一种危急重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就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之一。

面对紧急的病情,钟庆华迅速安排会诊及手术。手术后,袁先生胸背痛缓解,通过积极控制血压、心率,已经好转出院了。出院前,医生给他好好做了一番高血压的科普教育。

不重视控制血压有可能致命。“高血压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平时没啥不舒服,出问题了都已经是很严重的。”钟庆华说,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视网膜等多个重要组织器官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而且这些损害经常是直接的、长期的、进行性的。所以,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就是降低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长期坚持用药控制血压平稳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往往有患者不重视。

钟庆华还科普了常见的有关高血压的几个误区,看看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降压药有副作用,不愿意吃药

吃降压药是控制血压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吃药的同时还应当做好自我血压健康管理,定期到社康、医院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越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脑、肾损害。

误区二:年纪大,血压高点正常

不管是多大年纪,判断高血压都是一个标准。如果在安静的状态下,在不同日完成三次测量,高压超过140mmHg,低压超过90mmHg,就可以判断为高血压。

得了高血压,身体有可能暂时没有特别的症状。所以需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高血压,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治疗引起高血压的疾病,从而降低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

建议高血压患者家中要备一个血压计,学会量血压,定期监测血压。

误区三:吃降压药后血压降下来了,以后可以不用吃了

不要因为吃药一段时间血压平稳后,就自行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不管是加药、减药,还是停药,都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高血压患者应该做好自我血压健康管理,了解自己的血压,关注自己的血压,遵医嘱吃药控制。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高血压可能还有其他慢性疾病需要吃药,建议就医时与医生做好沟通,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医生提醒:无论有无高血压,都应该注意生活方式

图片

钟庆华提醒,日常饮食注意低钠富钾,增加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优质碳水化合物等摄入。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避免使用电子烟,同时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训练为辅的混合训练,同时保持健康睡眠,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减轻精神压力。

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编辑: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