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康已成为深圳人最靠得住的“健康守门人”,小病、常见病基本都能在家门口解决。最新统计显示,全市社康机构数量达933家,遍布各社区,已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平均每2万名常住居民就拥有一家社康机构,90%以上的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抵达一家社康机构。2023年,深圳社康机构的诊疗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38.32%。2024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增长。
这些人是社康的忠实粉丝
社康诊疗量一年提升了近三分之一
“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被《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列为“1号重点工程”。“十四五”以来,深圳通过具体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计划》,迅速破解社康机构网点不足、规模小、装备弱、药品少、人员不足、用房不稳定等难题。2020年以来,深圳新增社康机构250余家,总数达933家。
为了提升社康“战斗力”,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好病,深圳以系统连续健康服务为导向,发布基层医疗集团建设规范、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等20多项标准规范,创新基层医疗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区属综合医院与其所举办的社康机构上下融合发展、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模式。开展“市带区、区社一体”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启动建设妇幼健康联合体。
据了解,“两融合、一协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入选国家发改委推广借鉴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
全市以区属综合医院为牵头,联合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护理院、康复机构等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办好居民“家门口”的医院和社康机构,承担起健康管理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康复、护理、急诊急救服务。
医保部门推出参保人统筹报销制度,在绑定社康看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为75%。退休人员、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可享受更低折扣;还有8种慢性疾病在社区首诊可享受药品打“五折”、签约家庭医生打“两折”等优惠。居民在社康看病不仅更方便,还更便宜。
“首诊在社康”已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共识。2023年,深圳社康诊疗量较2022年增长32%以上,全市85.5%的高血压门诊、79%的糖尿病门诊服务由社康机构承担。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长期、系统的管理和监测是关键。深圳市高效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强化慢病综合防控效果。2023年全市社康机构对18岁及以上居民提供诊前免费血压测量服务,筛查达360.27万人次;高血压患者管理数量达75.63万例,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32.26万人,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超过65%。
不仅“看得好病”,还能“管得住病人”,更有相当大的“价格优势”。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十类重点人群是社康机构的忠实粉丝。2023年共签约297.22万人次,签约率达88.1%。
这些社康机构的“老客户”——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更对签约社康机构服务质量打出了超90分(满分100)的高分。
提前实现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超5名
近年来,深圳社康医疗人才队伍持续扩充。2020年以来,深圳新增全科医生6000余名,提前实现2030年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超5名的目标,居于全国前列。此外,社康的临床、中医、口腔、公卫、护理、检验、药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也增至约1.7万名。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建立深港全科医学培训体系,累计培训金牌医生128名、金牌护士119名,已有52名全科医生和43名护士完成课程获得结课证书。全市可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含国际化社康)共有34家,打造“港式全科+医院专科”协同的港澳居民医疗服务中心。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组建5208个家庭医生团队,共为超700万名居民提供签约服务。
深圳通过“家庭病床”送“医”进家。2021年,《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扩大至13类患者,同时,所有的基层医疗机构都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2023年,全市共建立家庭病床21885张,较2022年增加4437张,社康机构全科医生人均建床3.66张,较2022年提高0.66张。家庭病床正逐步成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一分级诊疗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让患者“转得下、接得住”。
尽管深圳是座年轻城市,但近年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数激增。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圳探索将养老服务与庭病床服务结合的“两床融合”机制。
为深圳人补充16类公卫服务
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这句温暖人心的口号也体现在社康服务上。
8月,深圳为居民提供15万个结直肠癌免费初筛服务名额,在深圳居住满3年、45至74周岁的常住居民,都可以在全市10个区(新区)的770家指定社康参加。
目前,每位深圳人可享受42类公共卫生服务,其中16类是深圳自己的“补充包”,包括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覆盖全民、贯穿全生命周期。
社康机构是近2000万深圳人基本公卫服务的“主力军”,为深圳人织就了一张便利、便宜、高效、数字化、一体化的健康网络,从根基上推动深圳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23年,深圳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9.53%,孕产妇产后访视率达98.03%,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1.18%;完成子宫颈癌筛查75.3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51.54万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9.86%,提供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中小学生健康体检、二年级小学生六龄牙免费窝沟封闭、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初一女生免费接种2价HPV疫苗健康服务全覆盖。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组建15个重大疾病防治联盟和15个医防融合小组,构建重大疾病“防、治、管”闭环体系。
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
最新版《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深圳市核心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69/10万、1.12‰、1.47‰、49.84%“健康中国2030”所确定的13项目标中,深圳已提前完成10项,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编辑: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