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热斗殴伤者会变多?一位急诊室医生的气候变化启示录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10-18 15:51

当一位急诊科医生开始感知气候变化,原本熟悉的现象有了新的答案,比如每逢炎热夏天,科室接诊打架斗殴的伤者为什么变多了?

研究表明,高温等异常天气现象明显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自杀、他杀和暴力事件将随之增加。

意识到气候变化与健康的紧密关联后,工作了16年的医生卢辉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责,成为一名致力于科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志愿者。

这些年,他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办科普讲座,为气候变化之下最容易受到冲击的脆弱人群讲解应对方法。卢辉的工作逐渐被外界知晓并引起媒体关注。

卢辉发现,原本个人微薄的努力,开始带动更多同行之人加入,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更加重视气候变化议题,重新构建健康知识重塑新的生活。


气温骤降,急诊室的老人变多了

卢辉第一次在养老院办科普讲座是一个周五。2023年6月7日上午,卢辉下夜班,查完病房后带上了人体模型,赶往当地一家养老院。

这天,卢辉在现场演示如何给失能老人侧身拍痰、翻身,防止炎热夏天长褥疮,养老院的护理员也赶来旁听。

在广东省肇庆这座小城,在养老院开办气候变化议题的讲座让卢辉显得颇为“特殊”,后来,这样的场景成为卢辉工作外的生活常态。

在决定开办讲座之前,2022年春节,肇庆的气温一反往常,热得穿短袖;春节后气温却陡然从二三十度下降至四五度。卢辉所在的医院,也是120急救中心,他发现,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明显增多,高速公路事故也显著增加。

卢辉后来了解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气候敏感性疾病”,按照医学界的观念,指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疾病,包括登革热、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以及哮喘、中暑等非传染性疾病,还有心理方面的疾病。还有研究表明,气温骤降会降低人体的反应灵敏度,或许导致意外事故频繁出现。

在此之前,卢辉都是从医学角度看待疾病,而真正让卢辉成为一名气候变化科普的志愿者,则是一次意外经历。

卢辉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急诊科值班,接诊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肇庆东南为平原,西北为山区,因地势形成“半城半乡”的经济版图,经济较为落后,医疗资源也难以及时触达西北部分山区,医院周边17个乡镇,很多位于偏远山区,有不少留守老人。

2023年7月,一位七旬老人晕倒在自家平房,急救车绕过崎岖山路,到达现场,卢辉发现,房子周边没有树木遮凉,屋内密不透风,空调没开,只有一顶小吊扇在天花板上转动,老人全身大汗淋漓、严重脱水,体温高达40度。

虽然尽力抢救,老人还是去世了,经医院诊断,老人死于热射病,“五脏六腑像水煮过一样”,卢辉觉得遗憾,后来回想,不知道老人是为省电不开空调,还是因为上了年纪身体感知高温能力下降。

这几年,卢辉接诊过不少在地里耕作时中暑晕倒的老人。有人喝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甚至喝酒代替喝水来补充水分。但不是所有的中暑都能使用藿香正气水,“它是中成药,如果证型不对,不仅无法起到预防作用,有的还会导致出汗、加剧中暑症状。”卢辉说。

经验的匮乏,可能会让简单的问题变得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卢辉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同样可以通过科普预防疾病,减少诸如气候敏感性疾病的发生,尤其在中国,患者对医生说的话往往具有极高的信任度。


“气候变化”走进养老院,从开讲到开演

2022年3月,在妻子陈君超的鼓励和支持下,卢辉报名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的“玲珑计划”,他计划在肇庆市乡镇地区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气候适应能力提升计划,科普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玲珑计划”支持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个人行动,目前已开展五期,支持的项目包括:翻译国外有关气候变化的绘本、用竹子做山地自行车支架、在贵州山村建造低碳建筑等。

卢辉顺利入选,在“玲珑计划”导师和伙伴帮助下,用将近一年时间把一个想法打磨成一个可行的方案。

2023年3月,卢辉开始给本地养老院打电话,说他可以提供“气候变化影响健康”主题讲座,但连续被5家养老院拒绝。“他们可能觉得免费讲座肯定要推销产品,不知道‘气候变化’是什么”,一般人最容易感受到的是极端天气,但其实气候变化不一定意味着指天气越来越热,而是热的时候更热,冷的时候更冷。

第一家有兴趣的养老院副院长,是从卢辉所在医院退休下来的一位老护士长,“她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在养老院举办的活动,比如消防培训、养生讲座,以前我没太关注,现在突然想到可以找她”。

这次,卢辉不再提“气候变化”。他给老护士长发微信,说现在夏天越来越热,想给老人讲讲,怎么预防中暑、调整常用药,老护士长说:“可以办讲座,但不能卖东西,不能打广告,要先看讲座的PPT”。

图片

卢辉在养老院教授心肺复苏技能。

为了解老人们的健康诉求,卢辉和陈君超先到养老院调研,这家养老院为酒店改造,在当地算条件不错,当天正好有一场粤剧上演。几十位老人早早聚集在礼堂等待粤剧开演,卢辉抓住时机提问:“您觉得现在天气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吗?”“天气热对您身体有什么影响?”

还有老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天一热,我老伴的抑郁症就很难控制?”

老人的问题印证了卢辉在一篇论文中看到的观点。这个来自韩国的研究团队分析2008-2016年的70万例急诊病例资料发现,随着高温天气日数增加,人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明显受影响,自杀、他杀和暴力事件也随之增加。高温对情绪的影响比人们想象更大。

图片

卢辉在养老院举行科普讲座。

卢辉也亲身经历类似的事件,他曾在多个场合讲述,在一个炎热夏天,两拨人打架斗殴,先后来急诊缝合伤口,缝完在急诊室外重逢,二话不说,又开打了,伤口裂开,再次回到急诊室重缝伤口,“打架斗殴在夏季尤其常见,每到夏天,类似的斗殴事件数量就会上升,医院的接诊率会相应上升。”

这次讲座效果不错,之后,卢辉在亲友们的介绍下,先后与四五家养老院合作,开办了十几次讲座,但他很快发现,“填鸭”式的讲座容易让人昏睡,如何创新形式,让小众晦涩的科普知识为大众接受,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挑战。

四个月后,天津举办“玲珑计划”秋聚活动,卢辉找到一位戏剧专业的伙伴。第四期“玲珑计划”参与者张铮记得,那天早上她刚坐下来,准备吃酒店自助早餐,卢辉就找来了,他问如何用戏剧结合气候变化的形式让科普更加生动有趣。

张铮向卢辉介绍论坛戏剧:论坛剧场鼓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参与讨论剧中呈现的议题,并介入舞台、以具体的表演行动改变剧中主角的困境,一起探讨各种可能性。

最终,她们一起设计了4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论坛戏剧元素情景,其中一个是:炎热夏季,一位母亲在厨房关门做饭,孩子在开空调的客厅里不断呼唤妈妈,她不得不在冷热之间穿梭,两个房间的巨大温差让她中暑晕倒。演员和观众的目标是防止这位母亲中暑。

张铮记得,当时有观众登台替演“母亲”,“她”给朋友打电话,问能不能来帮忙照顾一下孩子。卢辉发现,即便有的观众没有登台参与演出,也会跟着想解决办法,比如有人说,做饭时把厨房门开着,让空调冷气传到厨房。这次尝试过后,卢辉决定把论坛戏剧搬回肇庆。

图片

陈君超扮演的在厨房客厅奔波而导致中暑的母亲。

让更多人明白当下正发生什么

现在,卢辉用周末时间参加与气候适应相关的线上会议,举办各种线下活动,和同事伙伴们一起把积攒的经验写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手册,分发给肇庆多个乡镇老年人社区。

卢辉发现,仅仅让老年群体了解气候变化是不够的,不少老人体力较差或处于失能状态,无法练习胸外按压等,因此让身边人了解信息掌握技能也至关重要。

工作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他辛苦,但他觉得“就是和一群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他还计划,未来可以总结经验,发布一份《肇庆养老院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护理建议》。

卢辉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妻子陈君超。陈君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是广东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婚后,她辞去工作,与丈夫定居肇庆,“这是个很宜居的地方”陈君超强调。

肇庆的森林覆盖率达70%,西江自西向东流经主城区。生育孩子后,陈君超更关注身处的环境,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当代的孩童总是在城市长大,能探索的空间有限。“我小时候常在乡村溪流游泳、洗澡、洗衣服,过得很快乐,也想让我的孩子多接触自然,认识真实宽广的世界。”她说。

自2017年起,陈君超每年都会到广州参加自然教育论坛,还报名了相关培训课程,系统学习自然教育知识。但肇庆的自然教育却几乎一片空白。2018年,陈君超在肇庆创立无忧花自然学堂,推广自然教育,常常组织大家一起去西江河畔净滩,还有不少生态观鸟、自然观察等活动。卢辉平时工作忙,偶尔会带着孩子参加,有时候周末一家人会一起沿江捡拾垃圾。

图片

陈君超组织的净滩活动。

2019年,在广州参加自然教育论坛时,陈君超认识了一名“自然之友”的志愿者,在后者的介绍下,2019年9月,陈君超报名“自然之友河流讲师培训”,在北京系统学习河流守护相关知识。2022年12月24日,陈君超和伙伴组建“肇庆气候行动社群”,举办为期一年“在地伙伴学习气候变化”的培训,在妻子的带动下,卢辉也参与进来。

接触崭新的领域,也让陈君超和卢辉有了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日常生活。比如,陈君超发现,近年肇庆的夏季越来越热,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除了夏季高温,还经历了频繁的冬季极端寒冷。2016年,肇庆鼎湖山下了雪;2023年,肇庆出现冰雹天气。

卢辉感知到最近几年肇庆城区内涝现象越来越常见,他记得,今年和2022年都曾出现内涝,更早一次则是在更久远的2008年,他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来到肇庆工作的那一年。

今年4月发生内涝期间,卢辉被困在医院无法回家。水位降低后,陈君超带着孩子去接卢辉,她有一个心愿,要让孩子了解当下的气候环境正在发生什么。在卢辉和陈君超影响下,孩子如今成了一个“环保主义者”,很少用塑料袋、外出自带杯子,吃饭光盘,用废料来做手工。

图片

卢辉带孩子参加关注气候变化主题活动。

更多的普通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气候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卢辉以“空调病”为例,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可能会出现喉咙干痒、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问题,以及皮肤干燥瘙痒、长皮疹等,还有的人可能出现四肢乏力、提不起精神、肌肉酸痛等。现实中有的患者可能会去呼吸科看病,有的可能会去皮肤科。“但医生缺乏气候变化视角,可能只能看到个别疾病,无法看到整体、找不到问题根源。中国的公众和患者普遍相信临床医师的观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将引起更多人对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注”他说。

这几年,卢辉的故事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也吸引了大众媒体,他发现,如今不仅是身边的亲友,一些同行也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和气候敏感性疾病。

他觉得,自己的目标或许正在慢慢实现,卢辉希望自己的行动能让更多医护人员、养老院护理人员、社区工作者加入,也让更多普通人掌握气候适应的知识和技能,一点点努力,让更多人拥有更健康的人生。

采写:南都记者郭若梅 蒋小天发自北京

受访者供图

 

编辑:梁建忠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