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社会工作部为东莞点赞!让“一老一小”融入城市精神家园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4-11-05 11:44

南都记者注意到,11月4日,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分享了关于“两社三中心”工作推进的优秀案例,其中提及东莞“有妙招”,展示了东莞在“一老一小”志愿服务方面的实践举措。

此前今年9月,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召开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系列活动佛山现场会,会议要求推进以“两社三中心”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区(小区)建设,即推动社区进一步建成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提升社区的社气、社品。

从“小候鸟南飞”到“银龄无忧行”

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是社区建设的形态,社气、社品是社区建设的神态,现代社区建设要形神兼备,缺一不可。

作为千万级人口超大城市,东莞全市常住人口1048万人,其中有约200万未成年人、60多万老年人。与此同时,东莞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每年还有大量“小候鸟”群体来到在东莞务工的父母身边过暑假,可见东莞市民对于“一老一小”群体的照护需求极为巨大。

为此,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着眼城市特点、立足群众需求、沉入社区一线,以外来人口“一老一小”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创新富有本土特色“社气、社品”,推动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的发展,推动全域613个社区(村)、1456个小区运营持续向上向善。

图片

横沥镇结合“美丽庭院”开展“啡尝茶点”。图源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

譬如每年暑假,大量外地老人携“小候鸟”来莞与父母团聚。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出集党员先锋便民一“夏”、乡村美化焕颜一“夏”、绿美行动环保一“夏”、防溺教育安全一“夏”、敬老助残暖心一“夏”、儿童关爱快乐一“夏”、妇女增能普法一“夏”、户外关爱清凉一“夏”、中学体验充实一“夏”、应急防范平安一“夏”等10类服务,形成各有特色、功能互补、全域推进的“大志愿服务格局”。

图片

组织“小候鸟”学习消防救援知识。图源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

据了解,该系列活动累计开展约4万场,惠及群众近151万人次,其中“小候鸟”群体约39万人次,切实让一大批“小候鸟”和银发群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略经家人辛勤汗水建造出的城市风采,充满获得感与成就感。

让“一老一小”融入城市“精神家园”

东莞人口平均年龄仅33.4岁,35岁以下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近一半,获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称号。

基于此,该系列志愿活动立足东莞城市实际,将主阵地扎在社区(小区),50多个市直单位、33个镇街(园区)、15条“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以及若干社会力量下沉,644支志愿服务队伍、超40万人次志愿者拉网式与社区(小区)达成合作关系,引导社区(小区)组织志愿服务队入格联动。

图片

桥头镇开展党建引领志愿服务解民忧行动。图源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

此外,东莞还将项目资源投向社区、流入小区,形成了高埗“楼嫂”“莞邑领蜂”、良平“邻聚力”、石碣“家家友”饭桌等鲜活案例,充分彰显和睦向上的“社气”、充盈年轻活力的“社品”。

为做好外来人口“一老一小”志愿服务工作,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还常态化推出“‘莞’一夏”工作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在“三个中心”(即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创建中加力。

图片

“一老一小”共享志愿服务欢乐。图源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

具体而言,即是在构建高质量服务中心方面,完善“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供需机制,紧盯教育医疗问题,强化与学校、医疗等领域资源的紧密联动;在和谐温暖邻里中心的打造中,则发挥志愿服务人心聚合作用,发展互助友爱、情感认同等志愿行动。

同时,在打造功能丰富的活动中心方面,开展“莞教先锋”带领“小候鸟”美化乡村、外地老人曲艺展演等优质项目,让10大类4万场次成熟项目落地,把志愿服务助力外来人口治理的作用开发到位。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蔡莉莉 

综合自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公众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