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本届中博会将于11月15日至18日在广交会展馆举办,共设8个展厅,展位总数约2800个,将举办超过30场实效性强、参与度高的系列配套活动,3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
据了解,中博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门面向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展会,也是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唯一主办的展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在广东成功举办18届,相继邀请到17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联合主办。累计参展国内外企业超过5.4万家,入场客商和观众累计超过392万人次。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中博会组委会秘书处主任、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本次中博会围绕国际交流合作、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等三个方面作出新的尝试。
新闻发布会现场。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涂高坤介绍,目前35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共确认展位数近600个,参展国家覆盖全球6大洲。境外商务推介及对接活动、中国-东盟中小企业产业链商务对接会、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爱尔兰)交流活动等配套活动将助力中小企业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推动各国(地区)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本届中博会也致力于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助推中小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在本届中博会上,省区市专精特新展区参展企业总数达1177家,确认展位数1363个。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2家。
涂高坤介绍,展会期间,将集中举办视频直播和新品发布活动,全国各省(区、市)及专业展从参展中小企业中精选出150多家企业参与活动。其中,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家,“小巨人”企业5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企业23家,按省区市及产业展区分别设新兴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等专场。
此外,“推进数字化转型”也是本届中博会的特色之一。涂高坤介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展展览面积约7500㎡,集中展示汽车装备、智能家居、纺织印染等15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同期举办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活动,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将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将重点展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果
为展现数字化转型成果,本届中博会将举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展。涂高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展由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展区、细分行业链式数字化转型企业展区组成,集中展示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成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展将重点围绕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呈现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优秀成果,推介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小快轻准”产品、人工智能技术或服务、工业软硬件等。
据了解,广州等国家级、珠海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联合多家牵引单位共同参展,全方位展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建设思路、典型经验做法、取得成效等,通过示范引领复制推广。同时,各试点城市聚焦重点行业,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协同角度出发,全面展示面向细分行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针对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产业金融等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支撑赋能作用的供给要素,本届中博会将邀请重点企业参展。其中,元戎启行、谷晨信息、珍岛智能等人工智能企业将重点展示自动驾驶、数据服务、数字营销等创新成果;盖特软件、鼎捷软件等工业软硬件企业将重点展示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等方向典型应用案例;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重点展示多元化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将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活动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在展览期间,将在11月15日举行中小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活动。
据了解,广东以制造业起家、立省、当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为推进数字化技术赋能制造业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增加商业订单、持续创造价值,广东不断创新探索实践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4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围绕30多个传统优势和战略新兴行业实施“链式改造”,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整体转型。
中小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活动以“数实融合 链创未来”为主题,将发布“链式改造”实践成果、解读转型模式、展示案例做法,为全国输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广东方案”。该活动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主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承办。
“链式改造”是广东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将作为重要契机,凝聚政产学研用等各界转型共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牵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彭乐怡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