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如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专家解读浙江绿色新政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11-10 17:59

今年9月,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以地方性法规形式保障绿色低碳转型。该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在业界看来,《条例》最大亮点在于以立法形式出台的绿色新政,明确了碳排放双控制度,推动新能源发展,鼓励储能技术应用,通过碳足迹等数字化工具建立碳管理体系。

浙江的地方立法将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施中又将面临哪些挑战?对其他省份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就此,南都记者专访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刘金科。

刘金科认为,浙江省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绿色低碳转型的法律规范,增强政策可持续性,明确各方责任,这不仅对本省转型至关重要,也为全国绿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以法治保障绿色低碳转型

南都:《条例》有哪些重要内容?

刘金科:《条例》将绿色低碳转型上升到法律层面,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与义务,为浙江省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法治保障。整体来看,《条例》共7章52条,涉及范围广泛,涵盖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农业、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条例》按照国家规定,推进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更精准地指向碳排放问题。这是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碳排放双控,可以更好地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条例》还提出,建立区域碳排放预算管理体系,编制区域碳排放预算管理方案,科学分解区域碳排放预算目标。这就将总体的碳排放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个行业、部门或企业,确保每个责任主体都有明确的减排任务和目标。

为了保证达到目标,《条例》提出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基层队伍建设,这意味着需要在基层,即接近数据源头的地方,推进专门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他们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碳排放的统计和核算。

南都:这一绿色新政还有哪些亮点?

刘金科:数字化手段的使用也是绿色新政的一个亮点,《条例》提出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绿色低碳数智系统,开发碳账户、碳排放预测预警、碳足迹等数字化应用。

碳账户是一种记录和追踪个人、企业或政府机构碳排放和碳减排活动的数字化工具,可以量化和管理碳排放量,促进碳排放的透明化和责任化。碳足迹应用则是帮助计算产品或活动从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有助于企业和消费者了解碳排放的具体来源,从而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这些数字化应用将提高碳排放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支持政策制定和执行,同时也为公众参与提供便利。

图片

这是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用废弃矿山改造的露营旅游地。 新华社发

当前绿色金融体量较小,建议加强支持转型企业

南都:金融机构如何参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

刘金科:中国一直鼓励绿色金融的发展,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发布了相关文件。并且,各有关部门还针对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制定了专门的指导性文件。但当前绿色金融的整体规模依然有待扩展,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贷款中的占比较低。

因此,亟须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为高碳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金融保障。中国高碳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这些行业在产值和税收方面的贡献较大,企业常常面临贷款需求和绿色信贷的限制。因此需要提高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针对性,加强对高碳企业转型的支持,比如推进企业更新设备、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或者在企业转型方面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南都:如何做到支持企业转型的同时,不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刘金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出转型金融产品时,面临资金顺利回收的风险。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企业ESG信息披露颇为重要。

ESG信息披露涉及不同学科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比如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增强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方便银行判断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以此判断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规模和额度。同时,推进数据共享,帮助银行辨别“漂绿”,有效识别风险。

目前绿色金融产品主要是绿色信贷,实践中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时面临各种约束与挑战,建议银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开发绿色基金、绿色保险或碳金融等多元化金融产品,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生命周期的绿色项目,提供定制化产品,发挥好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一些国家已成功实施了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工具,这些实践为中国相关领域发展的有益参考。

图片

骑行爱好者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东澄村茂密的竹林间骑行。该村完整地保留了2.3万块古梯田,并将古朴的村落进行升级改造,村民从“靠山吃山”转向发展旅游服务业,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 新华社发

银行需定期披露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情况

南都:《条例》多次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背后有何用意?

刘金科:信息是绿色金融的核心要素,比如《条例》提到增强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发布和共享、完善绿色金融评估体系的建设等这有利于推动银行定期报告其提供的绿色金融产品规模、具体支持项目、投入成效和资金安全等信息,为综合评价银行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情况奠定基础。《条例》还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应遵循的具体规范。比如将环境信息披露等因素纳入客户评级体系等,激励金融机构推行绿色金融。

南都:政府在绿色金融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刘金科:《条例》也规定了不同职能部门在其中的职责,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经济和信息化、统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协作,整合企业碳排放、碳减排和低碳转型技术应用等相关信息,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提供支撑。

这实质上是推进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跨部门跨领域归集各类信息,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奠定重要信息基础。

 

国际合作:加强人才技术交流,引入第三方机构

南都: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浙江有怎样的优势?

刘金科:浙江省作为沿海省份,经济发达,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浙江能够主动接轨上海并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生态产品,这为其开发生物多样性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而且,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前,2023年出口占全国份额第二,进口全国前五。浙江省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并利用跨境平台合作推进传统商业转型。同时,浙江省的高出口竞争力也意味着其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为其开展绿色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南都:当前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如何?

刘金科:发达国家具有不错的绿色低碳技术基础,可以考虑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推进技术引进、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提高绿色转型的进程。

在这一方面,《条例》规定,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相关人才、技术和项目等的国际交流合作,同时引进和培育专业高效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这种开放的态度值得称赞,有利于推动全面绿色发展。

 

浙江迈出第一步,立法保障低碳转型值得借鉴

南都:《条例》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刘金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条例》是在已有的国家政策框架下,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近年,国家明确“十五五”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碳排放双控制度,并不再将能耗双控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在此之前,政府就开始部署绿色金融方面的相关规划,2019年,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等产业。包括上述文件等在内的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文件为《条例》的出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南都:为什么是浙江省迈出了第一步?

刘金科: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十四五”时期,在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总目标下,浙江省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

浙江省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在2022年就提出《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并且, 2022年数据显示,浙江省的能源消费占全国的5.4%,而GDP占比为6.4%。浙江省的能耗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耗下降速度高于全国水平。这为浙江省绿色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南都:浙江省的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具有参考价值吗?比如对山西能源省份。

刘金科:浙江省的经验为其他省份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但不能简单复制。山西省等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模式等与浙江存在明显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浙江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绿色发展理念,并在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平衡。山西省正面临环境治理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山西省可借鉴浙江省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实践经验,但应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等特征,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绿色转型战略。

 

《条例》落地的挑战:未来或需制定不同部门协作细则

南都:如何确保《条例》能够真正的落地,政府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刘金科:政府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其角色因具体领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在碳排放双控方面,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并进行严格监管来推进。

但在清洁能源领域,政府可能更多扮演引导和支持的角色,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实事求是,把握好政府管理和市场的边界,比如各省的清洁能源行业发展情况不同,需要各省自行研究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相关政策,避免简单跟风。

南都:绿色金融方面的规定落地时可能遇到哪些挑战?

刘金科: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如何协作配合,将来可能还需要制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细则,明确主导部门、执行细则和协作流程。特别是不同部门对数据信息的理解和口径可能存在差异,需要予以提前明确。

政府提供的数据支持对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其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对银行决策有重要影响,因此信息甄别和质量保障是关键,这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如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需要经过专业评估,以增强公信力,是否需要专设一个评估机构或引入第三方机构,也值得考虑。

南都:公众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角色是什么?

刘金科: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公众广泛参与是一项重要内容。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碳足迹时,会倾向于选择低碳、绿色产品,促使企业调整生产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条例》特别注重公众参与,碳中和是全民的任务,采取个人碳账户和碳积分激励机制等举措,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营造崇尚低碳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推进全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