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为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4-11-11 17:48

2024年9月21日-22日,由广东省评价科学研究会举办的“区域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成果交流研讨会”在深圳技术大学举行,罗湖在大会主论坛上分享了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并被选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

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建设教育强国成败。在教育评价改革的浪潮中,深圳市罗湖区以其创新的实践和深刻的洞察,正逐步解决教育评价中的“指挥棒”问题,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800x451_67336fcc151c2.png


近年来,罗湖区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14104”总体部署,按照“三个一切有利于”基本思想,聚焦“贯通育人,扬长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全面推进新时代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实践向更深远处迈进。目前,罗湖区构建了以导向良好教育生态为核心的区域教育发展评价体系,有效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实现了中小幼全学段监测,形成了试点项目示范带动,产生了监测评价赋能效应,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走向深远: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体系

在教育这片广阔天地中,评价体系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教育的航向。罗湖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务实的行动,正精心构建着这样一座灯塔,旨在照亮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体系构建、区域强化与改革深化是罗湖区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的三大支柱。

800x369_67336fcc26c15.jpg


体系构建是夯实教育评价的基石。通过成立“罗湖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罗湖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罗湖区建立了一个集“督政、督学、监测”于一体的工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标志着罗湖区在教育评价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将教育评价的多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创新性地提出了“区+校”评价共同体工作机制和“党建+四位一体”评价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了区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也确保了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实证+”评价结果应用工作机制的引入,则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客观的依据,使得评价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教育的实际情况

提升影响力是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动力。经过三年的深耕细作,罗湖区在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全学段覆盖的教育质量监测以及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有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这些探索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和成果,且都被评选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更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其中,“1+N+1”区域评价体系的提出,就是罗湖区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上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在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征文中荣获一等奖,更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国教育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成为省、市评价改革的典型案例和试点项目。

在教育评价改革的道路上,罗湖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围绕集团校、校园长、教师、学生“四个评价”,罗湖区通过申报国家和省试点项目、课题以及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方式,不断推动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优化了集团校、校园长、教师和学生评价实施方案或实施指南的研制,也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区已经启动了集团校办学评价,并初步建立了“354”教师评价模型和“334”学生评价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不仅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方法,也为教育评价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校园长评价改革的理论研究阶段的进入,则预示着罗湖区在教育评价领域的探索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创新发展:将评价转化为区域教育发展内驱力

在创新评价整体建构思路上,罗湖提出了“1+N+1”区域评价体系理论,为区域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1+N+1”理论核心内涵是构建“导航系统+诊断系统+监控系统”区域教育评价体系模型,包括1套区域评价指标体系、N项区域评价项目体系和1个区域监控平台体系。该体系理论坚持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融合创新“四个评价”,打造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体系,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数据共建共享共用,避免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实现“评价助力,数据赋能”,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

800x369_67336fcc46d8c.jpg


在创新教育质量监测形式上,罗湖区提出了“区·园”学前教育监测共同体理念,为学前教育监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推动幼儿园园本监测常态化,提升了幼儿园自主治理能力,优化了幼儿园内部治理体系,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创新监测结果应用模式上,罗湖区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建立“3456”结果有效应用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推动了区域监测评价结果应用体系的整体构建。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教育评价结果应用的大门,使得教育评价结果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于教育实践,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创新监测结果应用机制上,罗湖区提出了打破结果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观点,建立了区域结果应用专项调研工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将国测结果的应用落实到了学校和课堂,真正实现了教育评价结果的有效转化。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提升了教育评价的实效性,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创新监测结果应用策略上,罗湖区提出了“实证+”监测评价数据赋能策略,推动了学前教育从“经验”走向“实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提升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也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依据。

罗湖区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推动了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基于“1+N+1”区域教育评价理论,逐步打造由“导航系统+诊断系统+监控系统”构成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区域各类监测评价督导数据共同体,努力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中小幼全学段质量监测,发挥了监测的引导、诊断和改进等功能,做强了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监测,扩大了“3456”监测结果应用模式的辐射和影响;形成了试点项目示范带动,围绕3个市委托评价改革试点项目,25个省、市、区遴选评价改革试点项目,4个区评价改革重点项目等,坚持以试点项目驱动评价改革,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区、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示范;产生了监测评价赋能效应,在牵引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展现了罗湖区教育评价改革的深远影响。

未来展望:为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罗湖区以其前瞻性的思考,正引领着区域教育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评价理念和实践的深刻变革。

罗湖区持续完善“实证+”结果应用模型,将使得教育评价结果更加科学、精准。通过健全的“实证+”结果应用机制,罗湖区将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体现在如与治理、督导、教研和培训等工作对接中,推动“实证+”与“党建+四位一体”的有效融合,从而切实发挥监测的助力和赋能作用。

图片

罗湖将聚焦“14104”中的“四个评价”改革,采用项目、课题驱动,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等方式,不断探索集团校评价的创新实施,并推动校园长、教师、学生评价实施指南的研制和发布,带动区、校开展“四个评价”改革试点,并不断总结评价改革经验和成果,让教育评价真正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化教育转型的背景下,罗湖区正积极推动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共建共用的工作机制,罗湖区加强数据的科学管理,确保数据的有效应用。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使得教育决策更加数据驱动,教育服务更加个性化和精准。通过让数据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和有生命,罗湖区的教育评价改革将更加充满活力和创新力。

文:谢粤蕾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谢粤蕾680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