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点赞榜”是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山)推出的重要智库研究产品,榜单由媒体独立发起,遴选民生实事优秀案例。
名称:开通深中跨市公交 按下深中同城“加速键”
单位: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深中跨市公交是中山市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深中同城的重要举措。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通过精心规划线路、优化运营管理、加强安全保障,实现深中跨市公交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为市民提供“跨市无感”、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不仅极大便利深中两地通勤往来,更为中山市成功引入文旅消费“泼天流量”,实现了民生改善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双赢,推动绿色出行蔚然成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截至10月31日,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双方共发班3.6万车次,发送旅客超100万人次。
强化攻坚,全力保障如期开通
项目启动初期,在站点选择、车辆停放、充电配套、购票方式、成本核算等核心问题上,两市存在分歧,起步工作举步维艰,中山市交通运输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全力攻坚。分管副市长带领专班人员数次往返深中两市,深入交流线路规划、票价设定及成本精准测算等问题,反复推敲和优化细节,积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历经推动建设、多轮艰难谈判和协商,成功保障深中跨市公交于2024年6月28日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当天开通2条深中跨市公交专线、1条深中机场快线,随后增开福田口岸前往中山的直达快线和免费专线,服务范围覆盖福田、南山、宝安3个行政区,有效提升交通互联水平,显著缩短两地市民出行时间,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快流动,为深中两市经济社会交流合作注入新动力。
细化管理,精心做好组织调度
深中跨市公交开通后,深中通道“流量效应”与旅游旺季高度重合,群众选择跨市公交出行热度不减。自开通以来,深中跨市公交日均近万人次客流。面对常态“满员”现状,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持续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一是提前调度研判。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每日研判运营情况,专班现场对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运营方等,沟通各节点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加大宣传引导。组织近100名志愿者为乘客提供问询、引导等服务,联合媒体及时发布深中跨市公交讯息,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高效性和对外宣传的及时性。三是强化动态调整。根据对客流的精准预测,采取增加临时车次、增设临时售票点和候车区等,动态调整运力配置。专线开通以来,运营组织顺畅,车辆调配、周转按计划运行,未发生人员大规模聚集、滞留问题,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优化服务,持续提升出行体验
实现“一次换乘”。完成大站快线公交线路优化调整,2个深中跨市公交枢纽站共配套27条接驳线,全市各镇街市民通过一次换乘即可抵达深圳市。
革新票务制度。将日票制调整为班次制。实时更新余票数量、发车时间、座位情况等票务信息,可预期管控人流、车流,引导乘客错峰出行。针对通勤、通学旅客,推出4款月票套餐,含T01A/B线九折、八折月票,最高省58元/月。
开通文旅专线。在跨市公交开通初期,有针对性策划开通孙中山故里乡村旅游和悦享中山休闲观光旅游等2条文旅专线、2条翠亨新区免费观光专线、1条三乡文旅专线、3条免费购物专线,在后续运营过程中视客流量进行动态调整或采取定制化模式开展文旅专线,采用低票价或免票乘车、无缝接力服务、特色景点串联等方式,以公交为媒,带领八方旅客从深中跨市公交枢纽站出发,一站式体验中山文化。
强化管理,全面做好安全保障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中山市交通局编制《深中公交驾驶员安全手册》等系列文件,细化驾驶员、车辆技术安全、运营安全及应急管理等工作要求。督促严格选拔,从近3000名公交司机中精选出首批50名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好的驾驶员,并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专项培训。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从人流管控、现场安保、道路交通、舆情监控以及信息发布等五方面细化应急保障措施,修订应急预案,联合多部门在关键站点多次开展不同场景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深入了解站点实际状况,识别潜在堵点卡点,提前清除隐患。同时,增强安检力量,对驾驶员提前开展专项教育培训,专职安全员逐车逐人检查,通过“技防+人防”,严防危险物品上车。
科技赋能安全预警。在深中跨市公交采用智能公交中央处理单元IBCU,融合高算力Soc、5G通信等先进技术,通过超强算力打造安全AI算法,实时监测驾驶员行为和路况,提供即时警示,优化礼让行人预警,减少盲区风险,提升驾驶安全性和效率,节约成本26%,设备完好率提升4.2%。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刘继贤 通讯员孙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山‘百千万工程’”“市民点赞”优秀案例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