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消费陷阱,监管推诿塞责无异于合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11-28 23:59

近日,不少消费者投诉从事演出票务销售服务的大河票务网收钱无票却又不退款的问题,甚至有消费者等待两年仍未收到退款。仅在某单一投诉平台,对于大河票务网的投诉量已超2.2万条,近30天的投诉量超200条,投诉理由大多为“拖延退款”“退款不处理”等。

曾有消费者的投诉获得属地主管部门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受理,但十多日都迟迟未收到回复。也有消费者报案,郑州警方只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商家的电话号码,消费者据此联系到大河票务网,得到三日退款的承诺,但也没有后话。

《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范》规定,对决定予以受理的举报,且应当由本部门办理的,执法部门应当在接到举报后两个工作日内,由具体业务部门或者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查或者远程勘验。同时,对举报人明确要求回复的举报,执法部门应当在初步核查后两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大多数消费者的退款进度被大河票务网一再拖延时,采取的首要行动便是与该网站沟通,沟通无果才寻求监管部门的帮助,遗憾的是,当地市场监管、文化广电和旅游、12345等部门来回“踢皮球”,就是没有人来解决问题。

单个消费者涉及的票款可能不算多,但据媒体报道,大河票务网母公司河南翰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事由包括“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未经批准,擅自出售演出门票”“变更节目未重新报批”等,如此多的不良记录,包括仅一个平台就有超过2万条投诉,难道都还不足以引发监管部门严肃对待?

无独有偶,近日,2000多家企业假借正规保险公司名义违规销售所谓“统筹险”事件引发关注,被骗车主遇事故无法得到理赔。记者就此咨询多个主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为,这些公司实质上已经涉嫌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应由专业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则表示只能监管合规持牌保险企业,此类“统筹公司”不在其监管职责内。而其中一家企业注册地所在的山东潍坊12345热线工作人员甚至直接称该企业为“诈骗公司”,建议受害者报警,警方工作人员则称该公司没有跑路,警方可以联系到对方并要求其退款,但很难定性为诈骗。

兜了一圈的结果是对此类企业此类行为似乎毫无办法。

对于消费者来说,网络交易无实体、线上完成的特征使得他们在遭遇不公时更易处于弱势地位,维权成本往往比所维护的利益还要高。一些消费者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愿意投诉至监管部门的已是少数,更别说走向诉讼阶段。倘若监管部门也不作为,对市场秩序的矫正便到此为止了,消费者权益被侵害、营商生态环境被破坏、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受损,一场多输局面就此形成。

一个良性的消费市场,需要卖方、买方、监管方协作才能实现,不论是假冒正规保险公司名义销售非法商业保险产品,还是卖票的收钱无票还拒绝退款,都是显而易见的商业不诚信乃至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有责任进行约束。如果对于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都置之不理或互相推诿,还谈什么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编辑:何起良

4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