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来再提“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几何?业内解读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4-12-09 18:41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包括股市、楼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方面面。

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会议还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那么,上述政策对明年股市、楼市、宏观经济等各方面将产生哪些直接影响和长期影响?

时隔十余年

货币政策再提“适度宽松”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曾撰文称,货币政策基调调整至“适度宽松”,为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连平在文章中回顾了过去3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央行只在2009-2010期间实施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图片

在文中,连平就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必要性给出了四点理由:首先,从国内环境看,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亟需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支持;其次,现有“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再次,从政策协同的角度看,为增强逆周期调节效果,货币政策有必要更好地配合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最后,外部环境变化为我国货币政策基调调整提供了时间窗口。

资深财经评论员刘晓博称, “稳健的货币政策”刷新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刷新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上一轮把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持续到2010年末。这意味着,我们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稳定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10多年后,出现了重大变化。

刘晓博进一步强调,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关于逆周期的表述,也变成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意味,2025年宏观政策将继续轰油门,而且会把油门踩到底。

货币政策正在转向

专家称“精准有力”、利于扩大内需

时隔十余年再提“适当宽松”,是本次会议货币政策方面的亮点。在亮点之外,对于当前的货币政策将如何解读?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关于货币政策基调有五个描述: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其中,“适度宽松”是仅次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2011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动摇。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董希淼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度的降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转向。

董希淼补充道:“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特别是1年期LPR从3.45%降至3.10%,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下降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最大。实际上,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是适度宽松。”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在三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一是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超常规地进行预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体现出前瞻性;二是继续降准降息,2025年可降准0.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引导LPR下降25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体现出有效性;三是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支持,体现出针对性。

此外,本次会议明确指出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

针对扩大内需,国信证券表示,2025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是维持2025年国内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的关键。

国信证券进一步指出,内需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表明2025年国内财政支出可能会较明显地向消费端倾斜;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预计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部分落后和低效产能来实现。

市场信心极大提振

新质生产力行业迎新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出“稳住股市”,同时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自9月24日起,我国出台了一篮子稳定经济增长的调节政策,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投资者对于明年经济发展的目标比较关注,本次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这对于当前资本市场来说意味着重大的利好,有利于推动行情的深化。

杨德龙进一步分析道,会议同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推动科技创新能够培育出更多在新经济方面的龙头企业,包括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意义。

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杨德龙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降碳减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经过三年时间的行业出清,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领域逐步克服了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战,未来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就股市增量资金方面,杨德龙进一步表示,从居民储蓄转移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投资的黄金期已过,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主要是止跌回稳,因此居民储蓄大转移的方向有望从楼市逐步转移到股市,从而对资本市场形成更大的支持。我国居民储蓄高达170万亿,未来即使只有20%逐步转移到资本市场,这也是巨量资金,能推动资本市场走出“慢牛长牛”的行情。

杨德龙同时强调,通过预期管理,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保持信心、保持耐心,推动资本市场回暖,这对于拉动消费会起到直接的效果。现在我国资本市场有2亿股民、7亿居民,通过推动资本市场回暖产生一轮牛市,将会极大地产生财富效应,直接的刺激消费。这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困局的一个捷径,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止跌回稳”之上再提“稳”

超常规时代用“超常规”之法

“926政治局会议”中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后,一线城市限购放松、存量商品房收储、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等系列政策不断出台。本次中央政治局再提“稳住楼市”,那么这个“稳”字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解读?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有些新提法,其中,关于房地产就提到了“稳住楼市”,这和“926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止跌回稳”稍稍有点差别。

宋丁解释道,“止跌回稳”里,止跌是回稳的前提,一定要先止住跌,让它往稳走。这次提出的“稳住楼市”说明,9月底以来,“止跌”在10月、11月这两个多月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止跌效果很明显,尤其是成交量上不仅止跌了,还大幅上扬。重点城市的局部地段还出现了适度的价格反弹。

宋丁同时指出,大部分城市反弹还不是很强,未来发展仍存不确定性影响。所以这次在“止跌回稳”基础上,再一次提到“稳住楼市”,这个“稳住”指的是要巩固这两个月来楼市的发展成果,让楼市稳住,不再掉头向下。

宋丁进一步强调,“稳住”需要总结近两个月来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发展经验,还要在现有政策条件下,继续巩固和提升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会有更详细的方向性指明,值得期待。

“我们这次还看到一个词汇叫做‘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这个词是非常关键的。超常规是因为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超常规时代。”,宋丁就“超常规”解释道。

他指出,特朗普新政将出台,对于世界经济格局会产生重大影响,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影响。此外,美元降息步伐开始减缓,有可能对国际资金和国内资金的流向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房地产10月以来的走势能否在明年得以延续存在不确定性。此次强调“超常规”就是针对美国大选之后的形势,所做出的对于财政、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安排。

统筹: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墨山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王玉凤 邱墨山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