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过去一年,中山“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各行各业也涌现出一批担当有为的典型人物。
南方都市报特开设专栏——中山“百千万”最前线,深入对话活跃在基层、奋斗在一线、服务于一方的人物,讲述他们在“百千万工程”中脚踏实地耕好一方地、奋勇拼搏闯出一片天的故事。通过刻画群像,展现出中山千行百业在推进乡村振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积极作为的精神风貌。
中山市黄圃镇文明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林炳华,是土生土长的文明社区人。1999年起,林炳华在文明社区任职,2011任居委会委员,2021年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近年来,林炳华坚持以黄圃镇新丰中路文明社区“工改工”连片改造项目为抓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林炳华(中)。
组织完成土地表决工作,组织制定改造方案
近三年来,中山市黄圃镇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聚焦农村土地综合改革,累计整备土地约3000亩,打造“工改”项目52个,引进数个亿元项目,曾经连片、低矮的铁皮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现代高端产业园,助力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黄圃镇新丰中路文明社区“工改工”连片改造项目,是黄圃镇目前面积最大的“村企合作”改造项目,改造前占地面积约173亩,容积率0.8,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年产值约1.47亿元,年税收约490万元。项目改造后,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8亿元。同时,项目以返建物业形式为社区集体建设不低于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让社区持续收益。
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林炳华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完成相关生产队的上调土地表决工作,为项目的合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他组织社区“两委”干部、镇工改专班和专业人员研究、制定《黄圃镇新丰中路文明社区“工改工”改造项目(A地块)“三旧”改造方案》,于2024年3月13日通过中山市黄圃镇文明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股东代表大会重大事项表决。
12月9日,文明社区“工改工”改造项目A地块一期正式启动,标志着“工改工”改造项目进入建设阶段。据悉,A地块总用地面积共111.78亩,其中A地块一期占地面积约53亩。项目由世友智造与达华建设集团联手打造的产研一体新高地——智能设备生产及双安全食品生产综合园区,投资总额不少于6.7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6.7亿元。
上门劝说住户、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
自文明社区“工改工”项目启动以来,便总能看到林炳华忙碌的身影。他每天及时梳理“工改工”项目信息,每周整理“工改工”项目重大事项,确保每项工作顺利开展。“企业厂房的搬迁,住户的赔偿等等,都需要一一记录。”林炳华表示,记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沟通、协调。林炳华指出,他多次会同镇工改专班到施工现场,实地查看并与企业沟通,协调企业、供电公司、供水公司做好水电设施迁移工作。
林炳华介绍,文明社区“工改工”范围内只有一户住户,“但是这一住户一开始并不理解,也不支持我们。”林炳华表示,为此,他会同黄圃镇“工改”专班上门,与这一住户进行沟通,协商住宅赔偿等事宜,“经过多次上门沟通,不断地劝说,才说服了这一住户。”
“其实更主要的工作还是跟企业进行沟通、协商。”林炳华指出,“工改工”范围内大多都是企业,虽然土地都是生产队所有,但是这些企业租赁土地的合同并没有到期,因此不少企业一开始也并不愿意搬走。“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同样不断地跟他们沟通,让他们理解‘工改’的好处,打消他们抵触的情绪,让他们同意进行搬迁。”林炳华表示。
除此之外,为保障“工改工”项目顺利实施,林炳华认真梳理社区经济收入支出账目,多渠道谋求解决筹措资金难题。通过向中山农商行融资借款9800万元,寻求“工改”母基金投资3000万元,切实解决项目资金缺口。同时,文明社区“工改工”改造项目也是中山市首次引入“工改”母基金完成的“村企合作”改造项目,全市为探索项目攻坚新路子提供实践经验。
南都记者刘继贤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山‘百千万工程’”“市民点赞”优秀案例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