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启动仪式暨“同题异构”教学展示活动在深圳市翠园中学和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举行。翠园教育集团作为牵头单位,与11家成员单位共同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周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钟守权,广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思政工作部主任陈华教授,知名文化工作者、广东革命老区(惠州)研究中心首席顾问、惠州学院原副校长、原党委副书记罗川山,实维开放创新研究所所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漳等专家,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翠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陈亚桥,翠园教育集团总校长、翠园中学校长郭玉竹及集团各成员校主要负责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基地(深圳罗湖)及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主持人、罗湖区高中政治教研员黄怡婧及其基地各实践基地校负责人,广东省第5批思政学科小初高8个省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等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为积极推进罗湖区“大思政育人体系”和“贯通培养体系”建设,推动大中小学育人链条的有效衔接、贯通与联动,翠园教育集团牵头并联合知名高校、集团内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和文化单位,发起成立翠园教育集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项目。
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使思政课建设主体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形成架构科学、运行高效、推进有序的一体化建设机制。同时,精准把握不同学段、不同层次思政课的递进与衔接,建立各学段纵向递进、横向配合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全面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
陈亚桥为启动仪式致辞。她强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共同体单位要始终紧扣思想政治铸魂育人这条主线,协同创新思政课程建设的一体化机制,深入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新样态,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郭玉竹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对《翠园教育集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详细的规划。
共同体项目成员单位11家,涵盖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教研机构和文化单位,包括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广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省高中政治学科教研基地(深圳、河源)、广东省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深圳、惠州、潮州、肇庆)等。
共同体项目还聘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的7位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一体化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
作为落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具体创新举措,在黄怡婧的指导下,来自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四个不同学段的老师向与会专家进行了“同题异构”教学展示,探索如何在思政课教育实践中实现一体化衔接。
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科组李泓颖、苏晋瑶共同执教了小学与初中思政一体化“同题异构”教学展示课——《深AI赋能 圳启先锋》,赢得了现场师生和嘉宾的一致好评。该节课围绕人工智能对深圳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的挑战以及从不同角度讨论未来如何应对。
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副教授马俊军与翠园中学政治科组任少瑜老师共同执教了高中与大学思政一体化“同题异构”教学展示课——《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该课从“感”“知”“践”“悟”四个篇章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要铸造特区精神”“怎样铸造特区精神”“特区精神的铸造规律”“如何践行特区精神”等问题。
翠园中学政治科组刘怡萍老师、化学科组梁剑伦老师、生物科组黄秋粉老师共同执教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展示课——《科技“碳”索,向绿而兴》。该课从“碳”说起,从“直面气候变化,聚焦‘双碳’目标”到“弘扬特区精神,科学减碳‘圳’行动”,再到“实现‘双碳’青年说,美丽世界共践行”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到“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争当“敢闯”“敢创”“敢干”的有为青年。
周峰、钟守权、陈华、罗川山、魏建漳等专家分别对三节课进行点评。专家们认为三节课都把握准思政课的属性、展示了思政课既讲好故事又讲清道理的特点,体现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是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好课,可作为展示样本研究。同时,专家们也对三节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勉励老师们继续探索、大胆尝试。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