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件佛山石湾陶瓷在故宫!乾隆皇帝也爱不释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5-01-09 12:06

相隔2000多公里,佛山石湾陶瓷也能成为北京故宫的藏品吗?

答案是肯定的。石湾陶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陶与佛山结缘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六朝时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地区已形成规模化的陶瓷产区。至北宋,石湾窑进入盛产期,以日用陶瓷为主。

“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标志着石湾窑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虽是民窑,但凭借精湛的工艺,石湾窑在同一时期开始进入宫廷。

今天的故宫博物院里有370余件石湾窑制品,其中80余件属清宫旧藏。

史料显示,乾隆皇帝也经常把玩鉴定石湾窑器,就目前可知,在紫禁城养心殿至少常年摆放着三件石湾窑器,一件为明代缠枝莲纹梅瓶,一件为清代蓝釉撇口瓶,一件为清代绿釉瓶。

看这头“牛”、这片“叶子”,还有这只“大海螺”!这些陶瓷工艺品来自佛山石湾,也“住”进了皇家林苑

图片

据了解,故宫收藏的石湾陶器有很多是文房器物。下图这件花插是清宫旧藏石湾窑器物中仿生造型的代表作,花插塑成牛型,牛四肢蜷伏卧于地上,昂首嘶鸣,脊背高耸,上开花口,牛身主体施蓝色窑变釉,它长期摆放在清代各朝皇太后居住的寿康宫

图片

清石湾窑蓝釉牛式花插。

还有一件《仿钧蓝变釉象式花插》很有代表性,它器呈象形、背开花瓣式口,下连花瓣式承盘,平底,下承四足。通体施仿钧蓝变釉。明清石湾窑艺术器皿中多见模仿自然界各种植物或动物的造型,此器以寓意吉祥平安的大象为题材,造型新颖,清代一般把这种象类题材的工艺品称为“太平有象”。这件花插摆放在清代皇家苑囿——位于京城西郊的颐和园,同样藏于颐和园的还有《石湾窑仿哥釉壁瓶》《石湾窑灰蓝釉楸叶式洗》等等。

图片

清石湾窑窑变花釉象式花插。 故宫博物院藏

这批旧藏器在清宫中的原藏地点较为分散,除紫禁城内计有13处宫殿处所外,清代其他几处皇家宫苑如颐和园、避暑山庄或奉天故宫等处也有收藏。而从原藏方位看,他们在宫中即有作殿堂陈设或佛堂供像使用的,也有收贮于宫内御用器库房的,如藏于寿药房、敬事房、古董房等几处宫内库房的旧藏品。

据统计,清宫旧藏石湾窑器有器皿42件,造像40尊,釉色以月白釉、绿釉、蓝钧釉、红钧釉、哥窑釉、黄釉为主。

图片

石湾窑仿哥釉壁瓶。

故宫藏石湾窑陶塑罗汉群像共有两套,每套十八尊,共36尊,原供奉于清宫御花园位育斋的两座佛龛中,胎骨灰暗,色釉光润,火度恰当。头、手、足等身体裸露部位的肤色深重,有石湾人物的红紫泥特点。面部注意细部刻画,就连眼珠、鼻孔、牙齿等都表现出来;人物的不同表情、姿势、形貌特征等也都体现生动。虽为坐姿,但每尊罗汉都表现出各自的特殊风格,即使是一个静止的姿态也会显露出极其细微生动的表情。

1120x840_677f3a43cc753.png

1120x840_677f3a43ce218.png

清石湾窑各色釉罗汉坐像。故宫博物院藏

学者认为:窑变釉以紫红色为主格调的罗汉像,应属明末清初之作,下限不晚于康熙年间;另一套以蓝釉为特点的罗汉像,为清前期作品,下限到乾隆时期。它们造型各异,神态自若,符合帝王之家的审美情趣,也是“佛山制造”的实力担当。

图片

清宫御花园紫禁城千秋亭位育斋。

明晚期以来,石湾窑的制品相当丰富,种类繁多,且素以烧制各种神仙人物见长,尤其是佛教题材,如达摩、观音、罗汉等瓷塑作品,神情百态,生动自然,均极传神。

图片

仿钧蓝变釉罗汉坐像,清代(公元1644~1912年),宽9.5厘米,高13.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比如,这件《仿钧蓝变釉罗汉坐像》罗汉呈坐姿,头戴披巾,身穿广袖大袍,袍内双手抱膝于身前,衣下伸出一赤足。面庞丰腴,宽额挑眉,双目凝视前方,嘴角微抿似带笑意。人物除面部无釉露胎外,满施蓝白相间的窑变釉,釉薄处露出酱褐色骨。各种仙佛儒道及历史人物塑像是明清石湾密最具艺术性的陶艺产品。此罗汉作凝神静思状,表情超然又略带笑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代表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境界。     

脱胎于万年泥土,淬炼于千年窑火,石湾陶瓷的艺术价值得到“皇家认证”。

下次逛故宫、颐和园的时候,你能认出它们吗?

图片

石湾蓝釉云纹水丞:明代器物,高3.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1.5厘米。水丞敛口、鼓腹、平底内凹,附有宫中后配的小玉勺。

1120x840_677f3d363d2d3.png

执扇罗汉,坐一岩石上。头稍向左转,目视前方。身着石榴红釉圆领衣,着深蓝兼灰蓝釉裤。垂两足,前后交错于地面。一手握蒲扇置于膝上,另一手交搭于其上。

1120x840_677f3d363f19a.png

睡姿罗汉,坐一岩石上。头歪向右侧,枕在手背上,面朝前,含笑入睡。身着深蓝兼灰蓝色斑纹釉交领衣,着月白釉长裤。两足上下错落,一足踏在石座前沿上,一足垂于地面。两手交叠抱膝。

图片

抚琴罗汉,席地盘膝趺坐。正面朝前,前额凸出,嘴角下撇。头戴深蓝兼灰蓝色斑纹釉披肩风帽,粗眉碧眼,络腮胡子。身着葱绿兼翠绿釉交领衣,衣下摆覆地。膝上横置一琴,双手隐于袖内抚于琴上。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学术支持:纪文瑾 

图片来源: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