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恩平市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暨乡村建设工匠学院揭牌仪式举行。恩平将“乡村建设工匠”作为乡村建设主力,统一纳入管理。依托新成立的乡村建设工匠学院,政府出资提供技能培训,让更多乡村建设工匠“持证上岗”,助力农房“穿新衣”,绘就乡村新画卷。
恩平市乡村建设工匠学院揭牌。
乡村是国家的根脉,乡村建设是当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探索“建筑企业+工匠协会+工匠合作社+乡村建设工匠”的新模式,恩平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家乡建设,打造农房风貌提升和乡村建设精品工程,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培养一批高水平乡村建筑工匠
乡村建设工匠是指在乡村建设中,对农村房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小型工程进行修建、改造的能工巧匠。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恩平乡村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农村建设在技术水平、规划管理等方面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亟须培养提升更多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乡村建筑工匠,参与农房改造建设,共建美丽家园。
为此,恩平市住建局联合市人社局、市职教中心等部门,在恩平市职业教育园成立乡村建设工匠学院,搭建培训平台,提高工匠的技能水平、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在学院“毕业”后,乡村建设工匠可获得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合格证书,通过考试的还将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
恩平全市11个镇(街)同步成立乡村建设工匠农业专业合作社。
乡村建设工匠协会获颁牌匾。
“成功晋升专业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乡村工匠,初次申请时符合条件的,分别最高可获得5万元、2万元的政策补贴。”恩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达明介绍,同时,对于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乡村工匠,将给予1000—3000元不等的职业技能晋升补贴,还将举办全市乡村建设工匠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乡村建设人才。
投身到农房风貌提升项目中,工匠们既“扮靓”了村庄,又鼓了“腰包”。接受专业技能和安全作业培训后,工匠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局将积极挖掘更多活跃在乡村一线的乡村建设人才,积极宣传发动,为符合乡村工匠条件的人才提供申报服务,进一步促进乡村建设工匠在开展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自建房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大展拳脚。”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甄术强表示。
首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班举行。
为村民免费提供设计服务
揭牌仪式上,恩平全市11个镇(街)同步成立乡村建设工匠农业专业合作社、乡村建设工匠协会,镇(街)工匠专业合作社也与建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探索推动“建筑企业+工匠协会+工匠合作社+乡村建设工匠”模式——
镇(街)将符合条件的农房风貌提升项目,交由乡村建设工匠农业专业合作社,聘请持证上岗的乡村工匠负责施工建设。协会、合作社将充分发挥协助管理作用,核查建设工匠是否具有建设技能证书。
镇(街)工匠专业合作社与建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一份好的规划不仅要有专业意见,更要满足农民的期盼。
考虑村民的建房需求,恩平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了《恩平市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指引》。揭牌仪式上,市住建局与农房“一户一方案”建筑设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购设计服务。当村民需要新建房屋、旧房改造时,可按照《工作指引》报属地规建办审批,由建筑设计公司提供免费的设计服务。
恩平市住建局与农房“一户一方案”建筑设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今后农户建房,将通过政府做引导、农户定户型、公司搞设计的模式,推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恩平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局还将鼓励工匠协会、工匠合作社及各位工匠发挥积极作用,当好乡村建房政策的宣传者、农房风貌的管理者及房屋质量的守护者,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推动农房风貌管控,需要改造、提升,更需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深走实。
揭牌仪式上,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赖惠镇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国之大者,增强做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把乡村建设作为民生大事、民心工程来抓,“一把手”高位推动;要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强乡村建设保障,不断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乡村建设关键在落实、关键在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农民最期盼的事干起,以一砖一瓦的努力,为和美乡村增色添彩。”
来源:南方+
编辑:罗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