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我!2025年广东卫生健康工作划重点来了!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1-23 09:06

1月22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部署了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计划。2025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工作以建设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为引领,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推动糖尿病、口腔等专科下沉基层分院

力争上半年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

推进卫生健康“百千万”头号工程,深化医疗卫生强基固本,是今年卫生健康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要推动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进一步扩大“总额预付、节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试点范围。推动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成县级肿瘤诊疗合作中心和血液净化诊疗合作中心。加快建设县域集中审方中心,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率达到90%以上。探索“县域医共体一张床”管理模式,推动血液净化、糖尿病专科、口腔等普通专科下沉基层分院。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会议指出,要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布局,积极支持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联动建设,深入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帮扶项目。争取精神卫生中心、区域血液中心、应急演训中心等国家建设项目落地广东。

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动广州、惠州两个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和两个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加快建设,培育新增一批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市县级改革典范。推动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协同医保部门指导各地市力争上半年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符合条件的及时调价,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从“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推广“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

2025年,广东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眼于改善服务,落实国家“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部署,抓好国家卫生健康委8项为民服务实事,以及3项省政府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小切口”用心用情实施十大便民惠民行动。

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遴选一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持续推进肿瘤专科优质资源下沉,拓展实施心血管、呼吸、眼科等专科优质资源下沉,加快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口腔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卫生健康数智化转型。夯实数字健康基础设施底座,建设“健康云”“健康网”,建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推广“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加强数据实时采集、治理分析和挖掘应用。

推动公共卫生科室在基层普及

新增普惠性托位1000个

建强公共卫生体系,就要坚持预防为主,着眼于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2025年,广东将以“三高”共管为切入点,推进基层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强化慢性病干预与健康管理。完成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首期建设,总结推广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推动9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规范设立公共卫生科室。

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广东将探索生育补贴制度,新增普惠性托位1000个,3岁以下托位数达到每千人口5.5个。为61万名孕妇、73万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出生缺陷筛查服务。实施听力维护、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痴呆防治等 6大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推动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 85%以上,95%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

全部开设中医科室

会议指出,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壮大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联动建设。支持香港中医医院和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建设。推进55个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全部开设中医科室。推动经典名方、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推动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

同时,广东将强化医学科教人才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组织实施“广东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完成100名首席专家下基层、至少2000名订单定向医学生招录等服务基层任务。加快构建协同联动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新药(械)研制、医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推进激励创新政策在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同等落实,健全医药成果转化工作机制,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结果互认。 

2025年,广东将促进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加强部门协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拓展实施“港澳药械通”政策,支持广州、深圳试点建设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加强与境外商业健康保险衔接。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粤卫信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王诗琪380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