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持续释放岭南春早、齐抓发展的鲜明信号,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粤式高质量3.0”有声书系列视频,从高质量发展政策规划、科技创新等维度,生动呈现广东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在各重点产业领域深入落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信心以及创新举措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期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性变量”,看2025广东科技怎么澎湃。
当隔壁老王还在用算盘记账,广东的科学家已经用量子比特给未来打起了算盘!
在2月5日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到“科技”多达16次,强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
近年来,广东以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构建高水平的区域创新体系,利用科创平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24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全球第二。还有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支出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这些“硬核数据”,都源于广东厚植的科创沃土。
就在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在科技领域提出了4个“要”,向全省发出“动员令”。“科技大兵团”集结,专治各种“卡脖子”,广东科技要开挂!
“要向‘高’攀登”,在战略必争领域并跑领跑。目前,全省已打造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鹏城、广州实验室双C位领舞,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科技工程也在深入实施。今年,广东还将继续采取“大兵团”作战模式,力争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
“要向‘实’聚焦”,从产业需求出发,凝练科学问题。从实验室里的量子比特到湾区上空的无人航空器,从生物制造工厂的合成细胞到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算法,广东正以更多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撬动新质生产力的几何级增长。
“要向‘转’发力”,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2023年,全省近400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达133.96亿元,近五年累计增幅达64%。广东正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论文不再“吃灰”,让技术学会“自己赚钱养家”!
“要向‘外’拓展”,深度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截至2022年,广东已获批建设35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0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大舞台”,共建全球创新创业“朋友圈”。
在全球科创的大海中,广东将以更加高超的“泳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自主可控。2025,让我们把“决定性变量”,变成“绝对王炸”!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关健明
数据采集分析:张雨亭 孔令旖
设计、动效:张博 刘妍妍 何欣 郭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