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2024年2月“撤辣”以后,香港2024年的房地产成交量创下三年新高。但相关数据亦指出,2024年香港私人住宅落成量达到24261个,创20年新高,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仍有约五成单位尚未售出。
针对香港楼市在2025年的表现,此前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出,香港楼市在2025年还会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但似乎见底的迹象已出现。预计香港住宅市场楼价将在2025年维持平稳,上半年跌5%,下半年会向积极方向转变,一些利好政策将帮助楼价上升。
香港1月楼市成交量为去年9月以来新低
2025年春节后的复工复产正在有序进行。
美联集团行政总裁(住宅)暨香港置业行政总裁马泰阳指出,蛇年初一到十四,共录得新盘成交241宗,相比去年81宗大幅上升1.8倍。
据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2025年1月,香港楼宇买卖合约共4938份,按月跌10.4%,按年升12.2%;合约总值367亿元,按月跌14.2%,按年升9.1%。其中,住宅楼宇买卖合约占3626份,按月跌11.6%,按年升4.3%,合约总值267亿元。
香港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杨明仪指出,1月份,香港整体住宅楼宇买卖合约登记整体成交再度跌破五千宗水平,宗数及金额齐为2024年9月3843宗及276.57亿元后的4个月新低。市场表现或反映出,去年12月圣诞节传统淡季,市场气氛观望,发展商暂停推售大型新盘,二手交投亦持续稀疏,以致整体买卖连跌2个月,宗数累跌35.8%。加上今年1月份适逢农历新年长假期,估计2月的登记将继续于低位徘徊。
一手私人住宅方面,1月份录得758宗及77.3亿元,较2024年12月的874宗及112.2亿元,分别下跌13.3%及31.1%。去年12月市场缺乏新盘开售,影响一手宗数及金额同为2024年9月517宗及61.7亿元后的4个月低位。“进入2025年,发展商积极促销新盘及货尾,相信2月的一手登记量有望略为回升”。
二手私人住宅方面,1月份录2666宗及181.9亿元,较2024年12月的3047宗及210.0亿元,分别下跌12.5%及13.3%。二手成交持续淡静,回落至三千宗以下,宗数及金额连跌两个月,同为2024年9月2175宗及146.6亿元后的4个月低位,“1月期间港股波动,经济前景未明,加上新年长假,二手拉锯未变,预计2月的二手数字仍然偏软”。
落成一手住宅售出比例连续两年不足五成
在2024年2月底香港楼市“撤辣”以后,香港开发商纷纷推出一手新货,并在去年二三四月份引起抢购潮,引起业界关注。
不过,根据香港中原地产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份,选取2016年及以后首次推出的新盘统计,货尾量18873个,按年减少107个,微跌0.6%。但五大发展商(长实、恒基、新世界、新鸿基、信和)货尾量共10162个,按年增加683个或7.2%,占总货尾量比例由2023年底49.9%进一步上升至53.8%。
“因新盘集中一房及两房供应,货尾量尤以两房增幅最多,占总货尾量比例由33.0%进一步上升至35.8%。”杨明仪表示,按房型分类,两房、一房及四房或以上的货尾均录得上升,而开放式及三房则下跌。全港两房的待售单位最多,货尾有6752个,按年增加485个或7.7%,升幅为各房型中最大,占比录35.8%。
杨明仪指出,2024年,香港私人住宅落成量达24261个,按年急升75.1%,是创2004年26036个后的20年新高。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落成的私人住宅,截止于同年第4季仍有约五成单位尚未售出。虽然2024年楼市气氛好转,成交增多,但2024年落成的一手售出比例仍为近11年次低,并连续2年不足五成,现楼销售进度仍然略显落后。
杨明仪表示,回顾往昔,比如2014年至2021年,香港每年第4季度同年落成的一手售出比例平均达87.2%。但近三年售出比例持续偏低,由早年平均约八成,降至2022年的66.6%,2023年更进一步跌破五成,只有47.4%。2024年虽回升至49.8%,但仍少于五成水平。由于发展商倾向销售远期楼花,加上2024年落成量大增,所以导致现楼货尾积压问题未能改善。
香港楼市小阳春或将在新盘率先出现
杨明仪预计,2025年农历新年长假后,发展商积极以低价促销新盘,“相信货尾销售亦同样加快,但已落成单位消化需时,相信短期现楼一手售出比例仍维持偏低水平”。
美联集团行政总裁(住宅)暨香港置业行政总裁马泰阳指出,市场正期待将于2月底公布的《财政预算案》,期望政府有利好经济及楼市措施出台。目前投资移民计划允许投资住宅物业,物业的金额须为5000万港元或以上,若政府全面纳入住宅物业于新投资移民计划范畴,相信可显著提升香港楼市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内地买家及高净值人士,不仅能刺激楼市需求,还能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马泰阳认为,预计小阳春将于3月率先在新盘出现,市场累积的购买力即将爆发,虽然今年市场充满变数,但对楼市整体的预测偏向乐观,预计全年楼价有望扭转连跌三年的走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