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连年破关!全国面积最小的“千亿镇”,做对了什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2-24 10:54
图片

拼经济、抓产业,用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2025新春开年,东莞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长安晋级全国第六个、全省第三个“千亿镇”,松山湖正式迈进“千亿园区”俱乐部,南城向“千亿镇街”的目标奋进,龙头镇街(园区)扛起了东莞高质量发展大旗。

2025年东莞两会即将来临,南方都市报聚焦东莞“镇域经济”,推出《千亿镇启示录》策划报道,通过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呈现东莞“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镇域发展新格局。

“双万”城市东莞,迎来了首个“千亿镇”。

2月21日召开的长安镇高质量发展大会,披露了该镇2024年经济大考成绩单:GDP实现1050.7亿元,同比增长5.5%。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显示,长安系全省第三个“千亿镇”。

继广东佛山狮山镇、贵州遵义茅台镇、江苏苏州玉山镇、广东佛山北滘镇、江苏张家港杨舍镇之后,东莞长安镇晋级全国第六个“千亿镇”,成为不断壮大的中国镇域经济“优等生”代表。

GDP从超2亿元到超1000亿元,长安镇用了34年。

作为全国区域面积最小的“千亿镇”,不足80平方公里的长安,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超13亿元GDP,拥有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五百亿级的机械五金模具产业集群,以及机器视觉、新能源汽车配套、电子大健康三个近百亿级产业集群。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省政府原参事陈鸿宇认为,长安镇取得如今的发展成果,关键在“因地制宜”,把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人文因素等优势最大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建议,应正确、理性、清醒地看待“千亿镇”,正视当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需要提倡的是,学习‘千亿镇’的精神和经验,加大对薄弱镇街的支持力度,在东莞形成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图片

“双万”城市东莞,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晋级

实现GDP从超2亿到超1000亿,长安用了34年

新晋“千亿镇”的长安,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广东省智能手机特色小镇。

在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长安依然能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2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3300亿元,社区两级总收入超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00亿元,本外币银行存贷款总额近6000亿元。

图片

2025年2月21日,长安镇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图源:欢乐长安

各项主要经济数据的单位面积产出在东莞“遥遥领先”的长安,迈向工业化的重要一步始于1982年。那一年,长安开办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自此而始,全镇各村在无资金、无基础的情况下,纷纷利用祠堂、仓库等开办“三来一补”企业,迅速积累起工业化的资本。

图片

20世纪70年代的长安社办砖厂。图源:长安镇党政办

《长安年鉴》信息显示,1985 年,全镇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镇内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新的工业厂房、园区拔地而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工业产品涉及毛纺、制鞋、电镀、塑胶等领域。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1991年,长安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5亿元。彼时,长安的GDP排在虎门、常平、厚街、石龙等镇街之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安的工业逐渐向高技术、低耗材、高附加值产业迈进,招商引资开始转向以引进拥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企业为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高科技行业,镇内建成安力、新安、振安三大现代化工业园,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产品覆盖五金模具、塑胶产品、计算机配件、微电子器件、通信设备等高附加值领域。

图片

20世纪90年代,在东莞长安街头使用公共电话和手机的市民。图源:长安镇党政办

到了2000年,长安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9347亿元,GDP排名全市第二。这一年,全镇工业产值达121.61亿元,是1990年(4.15亿元)的近30倍,拥有工业企业1864家,包括步步高、金宝、光宝等知名企业。

进入21世纪,长安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逐渐成为两大特色产业,先后被评为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以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猛,成为长安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2004年至2006年,长安镇GDP分别达到116.28亿元、133.94亿元、153.92亿元,连续三年稳居东莞镇街榜首。知名品牌和企业也相继在长安“诞生”。2004年,广东欧珀(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长安成立;2008年,维沃(viv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长安成立。

2007年-2018年,长安镇GDP连续12年排名东莞镇街第二。2010年以后,长安的龙头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

图片

2020年的广东欧珀(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 工业园。图源:长安年鉴。占有兵摄

以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智能视觉、智能穿戴设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 +”等智慧型产业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智能终端设备占长安全镇工业产品出口的比例达90%以上,以 OPPO、vivo 等知名品牌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产业脱颖而出。

从2018年开始,长安镇的经济总量连年突破百亿关口。2018年GDP突破600亿元、2019年突破700亿元、2020年突破800亿元。

连续三年“破关”的同时,2019年,长安镇以760.3亿元的经济总量,重返东莞镇街榜首。

2021年,长安镇GDP达到880.86亿元,冲击900亿元大关的同时继续领跑东莞,连续数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前十”。

这一年,长安全镇工业产值达到 2806.2亿元,镇内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8家,包括 OPPO、vivo、小天才、光宝、金宝、捷荣、华茂、祥鑫、东阳光等知名企业。全镇工业企业中,自建研发机构的有322家,规模以上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比例达38.8%;全镇有A股上市企业7家,超过全市的1/6。

2023年,长安镇GDP实现965.2亿元;2024年,GDP超1000亿元。长安,这座创新引领的兴业之城的“身份”再次晋级,成为全国第六个、广东第三个、东莞第一个“千亿镇”。

含量

全国面积最小的“千亿镇”,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超13亿元

全国首个“千亿镇”诞生于2017年。那一年,广东佛山南海的狮山镇,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2022年,狮山镇GDP达到了1313亿元;2023年,狮山镇GDP实现1370亿元。

南都记者从2025年1月15日召开的狮山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获悉,狮山拥有120万常住人口、超15万市场主体、1.6万工业企业。狮山现有“四上”企业292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新材料成为全镇第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0年,贵州遵义茅台镇GDP破千亿,成为全国第二个“千亿镇”;2022年,江苏苏州玉山镇GDP成功突破千亿;同样是2022年,广东佛山顺德的北滘镇GDP破千亿,成为全国第四个“千亿镇”

紧随玉山镇之后,江苏张家港市的杨舍镇,2023年GDP迈过千亿大关;2024年,广东东莞的长安镇,成为全国第六个“千亿镇”。

南都记者了解到,长安镇位于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镇和滨海湾新区,北倚莲花山。区域面积79.69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社区和3个新型社区,常住人口80.4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120万。

图片

俯瞰绿美长安。图源:欢乐长安,占有兵摄。

江苏的两个千亿镇,都有一个共同点——区镇合一。

其中,玉山镇是“最强县级市”昆山市的市中心,张家港市的杨舍镇位于张家港的主城区。早在2012年2月,昆山高新区即与玉山镇实行“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与玉山镇类似,杨舍镇与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县级市仁怀,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GDP突破千亿大关的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2023年,茅台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1500亿元。茅台镇官微信息显示,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镇域面积225.09平方公里,下辖22村6社区294个村民组,户籍人口11.64万人,常住人口16.32万人。

顺德北滘镇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全产业链和小家电产品集群,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8万人,常住人口约42万人。

相比其他的“千亿镇”,不足80平方公里的长安镇区域面积最小。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长安的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五百亿级的机械五金模具产业集群,以及机器视觉、新能源汽车配套、电子大健康三个近百亿级产业集群。

图片

建设中的vivo全球总部,位于长安镇莲湖路旁,计划2025年建成投用。

这片热土之上,长安镇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13亿元GDP、41亿元进出口总额、40亿元工业总产值,以“最少的要素投入”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长安之路”。

建议

学习“千亿镇”的精神和经验,加大对薄弱镇街的支持力度

“千亿镇”的培育,离不开东莞超强的工业底色。

坚持制造业当家的东莞,做强主导优势产业的同时,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七大战略基地,推动镇域产业立新柱。

作为广东4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之一,东莞优在区位、强在制造、强在开放。

2024年,东莞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以1.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为支柱、20万家中小工业企业为底盘的制造业家当不断增厚。

东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筒子市”之一,不设区县,由市直接管理街道和镇。

2023年,东莞出台落实“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形成两个“千亿镇”,2027年的目标是四个。

除了长安,东莞其他镇街的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2024年全国千强镇,东莞28个镇街全部上榜、14个跻身前百名。

继长安之后,南城、虎门、东城、塘厦等镇街都是东莞下一个“千亿镇”的种子选手。

图片

位于东莞中心城区的南城街道。图源:东莞南城发布。翟嘉欣摄。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政府原参事陈鸿宇表示,过去数十年,东莞的镇域经济一直十分活跃,是东莞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主角”。

“在东莞众多镇街当中,长安的最大优势在于清醒地认识自己,顺应市场,顺应大势。”陈鸿宇认为,长安以前是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现在是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整个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同时,长安也不满足于给深圳、香港的产业链当“配角”,而是自觉规划、自主构筑、自我完善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机械模具业在长安的发展就是一个范例。

图片

位于长安镇的OPPO研发中心。图源:欢乐长安。廖志忠摄。

陈鸿宇认为,长安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把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人文因素等优势最大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也是东莞其他镇街可以向长安学习的地方。地方政府是否‘有为’,要看当地市场是否‘有效’。”陈鸿宇建议,应正确、理性、清醒地看待“千亿镇”,正视当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镇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区位有偏有近,目前东莞还有部分镇街的经济发展较为薄弱。”需要提倡的是学习‘千亿镇’的精神和经验,加大对薄弱镇街的支持力度,在东莞形成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统筹:南都记者梁锦弟 莫晓东

采写:南都记者莫晓东 黄慧萍

摄影:南都记者刘媚(署名除外)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千亿镇启示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