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技术为引擎,驱动教学创新,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为学校师生开发了AI赋能相关培训和实践课程,同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施数智赋能提升工程,推动了职业教育创新变革。
搭建AI聚合平台
为师生开设赋能课程
华强职校在学校数据中台成功搭建AI聚合平台,汇聚了业界领先的多个大模型,包括deepseek、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豆包、智谱清言、讯飞星火等,形成了强大的智能算法矩阵。
为了将这些先进的AI技术更好地融入日常办公和生活中,华强职校定期发布大模型接入WPS、微信、QQ等日常办公或生活设备的详细指引。教师们可以轻松地将AI技术应用于文档编辑、数据分析、在线沟通等各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学生们也能通过这些指引,了解到AI技术的最新应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开发方面,学校精心打造了AI赋能教师24学时校本课程,这一课程体系既全面又深入,内容涵盖了AI基础、AI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AI在多场域的融合等多个方面。通过课程学习,教师们不仅扎实掌握了AI技术的基本应用,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将AI技术巧妙融入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互动性和效果,让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未来发展需求,华强职校还前瞻性地开发了AI赋能学生实训实践课程。这门课程不仅涵盖了AI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应用,让学生站在科技的最前沿,感受AI的魅力;还通过模拟实训环节,让学生在AI模拟实训项目中亲手操作、实践探索,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课程中的AI辅助学习模块更是充分利用了AI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智能化的辅导支持,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除了在教学方面的应用,AI技术还在华强职校的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创新性地利用AI技术,借助哪吒、申公豹等虚拟形象,为华强职校做宣传。这些虚拟形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能够根据宣传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为学校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赋能。
项目式教学方法
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
与此同时,华强职校还探索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学校目前已有多门课程完成对AI的深度应用,为学校教学创新提供了多个亮点案例。
以动漫艺术部为例,教师团队将“AI赋能实训实践”课程与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课程内容深度融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AI技术的魅力与价值。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们的能力不断提升,成果也越来越好。
“民俗村”项目作为首个实践项目,学生们运用所学AI技术,精准地还原了民俗风情,将传统文化元素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华强职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杨雨彤表示:“我们使用了即梦、豆包、通义万相等大模型AI生成工具进行创意设计和数据分析。在这些工具的辅助下,我们高效设计出了深圳民俗新年文化村的活动方案、IP形象以及动画、盲盒等衍生产品,感受到了AI与专业结合时一加一大于二的魅力。”
而在“校园 VI”项目中,学生们运用AI为校园打造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视觉识别系统,从logo设计到宣传海报制作,AI技术贯穿始终,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AI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学生们在AI的帮助下,创作积极性显著提高,不断产出一批批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诞生,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多重收获。同时,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利用AI技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指导。
华强职业技术学校通过AI技术赋能课程开发,并对传统课程进行革新,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未来,学校希望AI能进一步助力更多不同学科的教学,并深入应用在教学实训、学生能力分析、教师教学指导等多个方向。学校将持续深化“AI+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人、和谐幸福的社会人,助力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迈向新高度。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