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联合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下称“深圳环科院”),为初一年级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环保科普活动。活动以“揭秘新污染物——提升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为主题,融合科普讲座与沉浸式剧本杀,创新性开启科学与实践融合的环保教育新篇。
科普讲座
揭秘新污染物与人类健康保卫战
在科普讲座环节,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科学副校长、深圳环科院副院长谢林伸,以“科技与文化的双螺旋引擎”为题发表开场演讲。他还宣布,深圳环科院将与学校共建“揭秘新污染物科普”实践课程,借助生态环境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搭建科研实践平台。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博士、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婷婷,为学生们带来了深圳环科院原创科普动画《揭秘新污染物》,介绍了可能致癌致畸的氟辛酸(PFOA),藏于塑料玩具、化妆品的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滥用催生的“超级细菌”等多种新污染,并发出“少用塑料袋、多带水杯、规范用药、回收过期药品,用科学知识带动身边人,让生活更绿色”的倡议。
学生化身“环保侦探”
破解校园污染迷案
随后,初一(12)班开展“校园迷雾:新污染物追踪”环保剧本杀。40余名同学化身“环保侦探”,分成三组开启探案。原创剧本以校园人工湖生态危机为背景,设四重线索,引导同学们从污染物来源、影响,到污染路径、危害等方面层层推理。经过两小时推理,各小组汇报思路并锁定“最大责任人”。
冠军组获“生态守护者”勋章,还赢得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暑期研学通行证。活动尾声,同学们组建班级环保监察队,构思“塑料饭盒替换计划”等环保方案。
“在角色互动、搜寻线索的过程里,大家积极解开污染物来源和背后的秘密,认真思考着每一个像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这样的环保决策,全身心沉浸其中,感受着环保的重要与挑战。”C112班王鑫湲表示,能拥有这样别开生面的学习机会既幸福又幸运。
C116班杨林硕在学习了新污染物的种类、区别以及影响后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大半污染物是因为受到许多不确定的外界影响变成了污染物。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也应该要明辨是非,在减少生态污染的同时宣传环保知识,做新时代的主人。”
此次活动融合STEA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将抽象的环保、化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探索体验。侦探游戏与环保使命结合,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