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98个重大项目,将如何影响千万东莞市民的生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3-27 10:14
图片

湾区潮涌,风起旗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当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正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引擎,重塑全球产业链坐标。

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重磅推出政经观察栏目——《旗峰观察》,将聚焦政策动向、区域产业布局与资本流动,解构东莞的“发展密码”,为这座“双万之城”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时代注脚。

近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公布了《2025年东莞市重大项目计划》,今年将投入7854亿元,铺开798个重大建设项目,涵盖基建、民生、产业三大领域。

这些重大项目,与你我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是基建。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这两个“硬核”基建,分别以28.9亿、11.8亿元的投入,助力东莞向全球基础科研前沿阵地进发。

虽然我们还不能很直接地感知到这些大装置平台带来的科技突破,但装置孕育的创新技术,将为千万市民创造许多未来的发展机遇。

图片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

交通方面,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计划于2028年通车,串联起塘厦、松山湖、黄江、大朗等节点,促进莞深之间的互联互通。

还有东莞市民期待已久的地铁1号线一期也要来了,该项目设有25座车站,计划年内开通运营。

图片

东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走向示意图。

图片

东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列车。

的确,对于市民而言,家门口新增的地铁站和马路,让日常出行更加快捷方便,高品质交通带来的是最直接、最真切的获得感。

产业方面的工程数量达572个,占总数7成,布局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重塑“国际制造名城”的产业版图。

图片

vivo研发中心已于2021年动工建设,计划2025年投产运营。

其中OPPO智能制造中心总投资达100亿元,计划于2027年全面投产。vivo研发中心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25年投产运营……这些项目都将加速莞产手机在研发智造等领域的布局,打造全球智能手机制造的新标杆。

赣锋锂电50亿元布局新型储能总部,天域半导体46.7亿元加码半导体产业,这些科技感满满的项目,最终可能都会呈现在你我手中的智能家电、电动汽车和医疗设备上。

图片

赣锋锂电新型锂电及储能总部效果图。

今年公布的重大项目计划中,既有填补产业链空白的新兴产业,也有提升生活品质的社会事业载体。记者发现,近年来项目布局向“产业创新”和“民生福祉”的比重正逐渐增加。比如去年民生领域的投资额为96亿元,今年这个数字提升到108.5亿元,每个项目都直指市民关切。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项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二期都计划在2027年建成运营。东莞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后,未来这些高校诞生的各种新型实验室、研究院等等,将让在莞大学生站在科技最前沿。

图片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二期计划2025年动工建设,2027年完工。

针对基础教育学位紧张问题,清溪、大岭山、石排等镇街新建高中项目的推进,将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更厉害的是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心,这个超3亿元打造的"抗癌利器",能精准用“粒子刀”消灭肿瘤细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国际尖端治疗。

3200x4800_675a7f6984b05.jpg

耗资13.3亿元打造的东莞记忆首开区,通过活化老城建筑群打造文旅新地标,去年一期开街后已成“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湾区各地游客,计划明年全部建成运营,为东莞的“诗与远方”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正的城市竞争力,永远生长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之中。重大项目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发展战略,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这些项目日后化作产业体系的创新升级,以及市民们日常的顺畅通勤时,这些让你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就是千万市民可感可触的“幸福图景”,也将同步汇聚成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东莞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