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首次量产!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在珠海投产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5-03-28 00:46

南都讯 3月27日,“聚能湾区、固态领航”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仪式在珠海举行。该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量产大容量314Ah(安时)半固态电池产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型储能领域实现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跨越。

新产线产品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

可用于5G基站储能、新能源车等领域

据介绍,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产品因兼具长循环寿命与高安全性能,可广泛适用于源网侧储能、5G基站储能、工商业储能、数据和算力中心储能、新能源商用车、轨道交通、电动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等多类场景,由于其安全优势,尤其适合城市用户侧储能的场景。

图片

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

本次投产的珠海卫蓝半固态电池产线项目,于珠海市海四达新能源基地落地,是由广东卫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而来。该公司由广东能源集团联合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平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组建。

据了解,该产线生产的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创新应用了纳米固态电解质技术,显著提升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安全性能实现全面升级;采用混合固液电解液配方和原位固化技术,进一步增强了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确保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安全稳定运行。此外,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触发热失控测试时间比传统电池提升40%以上,安全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培育壮大贡献力量

仪式期间,广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帆在致辞中表示,集团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全面实施“123高质量发展战略”,系统构建“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场景应用”的固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发展布局。

图片

半固态电池产线。

此次投产的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诞生全球首款实现量产的大容量314Ah半固态电池产品,是广东能源集团携手珠海市、北京卫蓝、海四达公司共同打造的标志性成果,是集团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必将为源网侧、城市用户侧等储能场景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培育壮大贡献应有力量。

集团将充分发挥储能公司、广东卫蓝能源公司、基金公司专业平台作用,创新示范应用场景和成果推广,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技术引领力的半固态电池示范应用项目,成为推动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排头兵,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绿色动能。

助力珠海固态电池产业发展

推动大湾区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珠海市副市长苏虎表示,珠海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部署,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具有标杆性、创造性、示范性的固态电池产业集群。

图片

投产仪式。

当前,珠海市聚焦固态电解质材料、超薄固态电解质膜制备、能量密度超350Wh/kg的半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计划通过整合本地企业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努力打造“以半固体及固态电池生产制造为核心,带动隔膜材料、生产设备等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格局,构建“研发-生产-应用”闭环生态。

此次投产的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标志着全球首款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产品实现量产,为珠海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突破注入强劲的动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坚强的基础支撑。

助力广东推进绿色能源转型

进一步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实力

广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晓昀表示,省委、省政府将新型储能产业列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构建储能产业生态圈,全省储能产业链完善度目前居全国前列。

此次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的投产,是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战略部署,推进绿色能源转型的又一里程碑。此次产线落地投产将进一步强化广东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实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储能产业集群。

省国资委将一如既往支持广东能源集团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企业在资金、政策与市场等方面的组合优势,携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速推进广东省新型储能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开发布局。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广东省国资委、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珠海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集团总部各部门、相关管理单位负责人,有关企业代表等参加仪式。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通讯员:郑旭波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