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深圳以“百年之约”为主题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在深圳福田笔架山公园(深业上城)与南山中山公园同步启幕。其中,国际(深圳)花卉热植展在深业上城首次亮相。
本届大赛将AI机器人、AR虚拟交互、无人机配送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入生态展览,构建“赛事+展会+消费”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场景,打造“可逛、可玩、可公益”的一站式体验,展现深圳“未来之城”的标杆意义。
打造国际化花艺视觉盛宴
全球园艺精粹汇聚,2000+新优品种首秀
作为大赛重要环节,国际(深圳)首届热带植物展首次亮相深业上城THE STREET外街L2层,为游客提供“观展+购物+休憩”的一站式体验,成为专业玩家与普通游客的“出片胜地”。
花卉热植展集经验交流、稀有品种展销、沉浸式热植造景体验于一体,打造专业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圈层狂欢。汇聚了全球10余国的顶级园艺机构,汇集100余个展位,展出超2000种新优花卉与热带植物,包括珍稀品种和首次亮相亚洲的植物明星。来自泰国的热植矩阵、南美的雨林生态造景,还有多姿多彩的热带兰花展位……每一处展区都彰显着世界园艺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沉浸式体验,从鉴赏到对话的深度交互
现场展出殿堂级热植藏品,游客可近距离鉴赏基因变异的自然奇迹,一位园艺爱好者感叹道:“这些植物以前只能在纪录片里看到,没想到现在能这样近距离欣赏。”
现场还有来自各国的行业大咖为游客深度解读热植“冷知识”,揭秘热植圈前沿科技与市场趋势,让游客实现从鉴赏到对话的深度交互突破。在现场可以看到,许多市民全家出行,家长带着孩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为稀有热植惊叹。
与此同时,一场由AI与机器人主导的“未来式观展”悄然拉开帷幕,科技的应用让这场盛会真正“破圈”。
在笔架山公园主展区,身高1.68米的AI机器人“夏起”成了最忙碌的“人气明星”。在颁奖环节,“夏起”化身为主持人。它手持花束,为获奖者送上祝福。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为颁奖仪式增添了不少亮点,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夏起”身兼多职,除了亮相于开幕式,更在“大师园”“湾区花园”核心展区穿梭巡园,吸引诸多市民驻足拍照,“夏起”已然成为一个“流动打卡点”。
“赏花经济”,一路繁花带动文旅新消费
本次花园大赛,主办方通过智慧科技的深度应用刷新了观展体验,催生了从“静态展览”到“动态经济”的质变。
商业转化成绩斐然,消费数据验证创新模式可行性。
2024年,该赛事便落地笔架山公园。吸引了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广州、中山、深圳等湾区城市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11个行政区以及国内外90余家园林花卉企业、高校、电商机构与游客参与其中。
其间,毗邻的深业上城总客流量达105万人次,环比增长60%,并创下单日最高客流超20万人次的惊人数据,全场销售环比增幅更是达到50%,这一系列数据验证了“展赛结合”的商业潜力。
此类展会、赛事的盛况,映射出的是湾区“软连通”的深层价值,即经济互促、文化共生、产业共振。2024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台居民超1.56亿人次,同比增长48.4%。湾区客流交互呈现强劲活力,诸如深业上城等深圳标杆项目成为湾区融合的“流量枢纽”。依托深中通道构建的“半小时消费圈”,港珠澳三地游客在艺术展览、综艺活动等主题事件上的跨城交流将更加紧密,从而带动跨城消费、催生湾区商业联合营销。
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期间笔架山公园客流火爆。
2025年,花园大赛以平台化思维整合多方资源,引入伊利、VIVO、极氪汽车等7家企业共建,促使本次花园大赛得到进一步的模式突破:通过企业与政府的深度联动,将传统“单打独斗”转化为“生态共荣”,深度融合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探索多元化政企共建合作模式,让“赏花经济”有了可复制的商业模型。
从“看展”到“玩赛”,生态商圈撬动展赛流量
大赛期间,深业上城生态商圈不仅有国际(深圳)首届热带植物展,还适时上新“爱在上城”主题美陈及7场春日时尚走秀,并附加优惠礼券、消费赠礼、粤港澳大湾区专属礼遇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再次激活“公园+商业”的消费转化。出行方面,为便利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来赏花,深业上城开通的深港直通巴、深中直通巴也非常便利。深业上城更有4000个停车位,可解决市民逛游花展的停车问题。住宿方面,坐落于深业上城的深圳文华东方酒店、MUJI HOTEL、深圳憬居酒店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不二之选,MUJI HOTEL、深圳憬居酒店更将推出专属客房优惠券。
无人机3分钟送咖啡,科技打通消费链
展区一角,咖啡机器人根据游客情绪推荐特调饮品——科技与生态的交融;“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细节智能场景,打造“科技即服务”的消费闭环;公园上空,另一场“科技秀”正在上演,美团无人机以3分钟的平均配送时长,将现磨咖啡送达消费者手中。一位年轻游客举起手机记录无人机降落瞬间:“这比外卖小哥还快,感觉像在拍科幻片!”
公园机器人咖啡驿站,9.9元就可以点一杯现磨咖啡。
幕后革新,孵化“公园+”创新场景全链条智能管理
在显性创新的背后,是一套隐藏在幕后的智慧化运营体系,支撑起“公园+”场景的流畅运转。
“公园运改维一体化改革试点”落地笔架山公园,公园在运营管理中鼓励市场化运营模式,并结合2025年初《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新规发布,催化新范式:在笔架山公园,智能琴房、5G智能跑道、户外智能健身房等科技+设备随处可见,而在游客看不见的后台,有智慧系统全程保驾护航:AI客流统计实时调控人流,智能清扫机器人24小时保障环境整洁。更有依托“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呼应“百年之约”可持续理念。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游客的直观体验中,更深深嵌入活动运营的“毛细血管”,考验的不仅是创意,更是“看不见”的运营功力。从台前到幕后,笔架山公园形成了全链条智能管理。
当AI机器人在花丛中指引路径,当无人机载着咖啡划过天际线,科技与自然的融合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成为触手可及的城市生活场景。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以“展赛一体”模式,为湾区打造了一场春日盛宴,更验证了“科技赋能生态”的可持续路径。
未来,这套融合智慧运营、政企协同与市民共创的范式,或将走出深圳,为更多城市的公园经济升级提供实践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陈荣梅
摄影:南都记者冷锋 霍健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