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深潭长桌宴:乡村振兴新探索,绘就文旅发展新画卷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5-03-30 22:22

南都讯 3月30日,珠海的气温骤降至10℃。但在珠海斗门的一场长桌宴上,暖意流动。

当天,一场独具风味的长桌宴活动在斗门区斗门镇斗门村深潭村举行。此次活动秉持“双向赋能、联动共富”的理念,生动展现了斗门镇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中的创新实践。

图片

长桌宴。

多组亲子家庭共享长桌宴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吸引了多组亲子家庭和村民踊跃参与。当天上午,在拥有百年历史的祠堂设置的手工体验区里,非遗狮头扎工艺吸引了众人目光。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组,共同参与到狮头的手工制作中来。

细腻的制作工艺与独特的造型设计,让游客深切领略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狮头制作完成后,还在当地舞狮队的引领下共舞、游村,场面特别热闹。

4160x3120_67e94158deed2.jpg

在百年祠堂制作手工狮头。

长桌宴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更是备受瞩目。餐桌上摆满了极具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叉烧色泽红亮,肉质鲜嫩多汁,甜咸交织的独特风味令人回味无穷;清蒸鲈鱼保持了鱼肉的原汁原味,鲜嫩爽滑的口感让人赞不绝口;蒸黄沙蚬带着浓郁的水乡气息,原汁原味的鲜美滋味让人唇齿留香;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虾米糍猪肠糍,软糯的外皮包裹着丰富馅料,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地道的乡村味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斗门一家菜”美食长桌盛宴。

村民和游客们围坐长桌,共享美食,在品尝美味的同时,热烈交流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欢乐氛围。

1600x1066_67e9411cb0541.jpg

川剧变脸的演员与现场小朋友互动。受访者供图

此外,醒狮表演、川剧变脸、大圣归来木偶戏以及粤剧表演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将活动氛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呼。卖货郎互动环节别出心裁,充满生活气息,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烟火味道。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流量密码”

此次斗门深潭长桌宴活动,不仅是一场汇聚美食与文化的盛宴,更是斗门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活动主办方表示,通过此类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1600x1066_67e9411d23822.jpg

参与春耕的小游客。受访者供图

据悉,斗门村作为“百千万工程”的第二批典型村,通过农房风貌提升试点和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村集体产业配套不足,村民增收渠道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在“百千万工程”稳步实施的进程中,斗门镇创新推出“纵向协作村居结对”工作模式,推动各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经验的交流分享以及产业的深度联动,构建起紧密的村庄协作生态网络,促使乡村发展模式从单纯的“外部输血”向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 “内部造血”转变,逐步建立起可持续的长效“造血机制”,为村民探寻出切实可行的致富新途径,全力打造乡村文旅发展的共赢格局。

斗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邝建敏介绍,“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在镇政府统筹下,我们通过“企业+农户、微利+公益”的模式改造老旧农房200多栋,打造了一批公共空间节点,整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直在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邝建敏特别提到,“斗门长桌宴”这个项目,是镇政府以“典型示范、协同共进”的工作思路,指导深潭村与第一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下洲村结对共建的工作成果。两条村共同深化“斗门印象小镇”“四方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了“组织共建、产业共链、利益共享”的跨村协作机制,携手推进菜品设计、场地动线、活动标识、品牌建设、收益分配等工作事宜,为长桌宴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1600x1066_67e9411cb2051.jpg

《大圣归来》活动吸引了游客的围观。受访者供图

他说,接下来,我们会努力将“斗门长桌宴”这个项目打造为本地的特色品牌,优化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为跨村协作注入持久动能,真正实现“共建一座桥、同走共富路”。

未来,斗门镇将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持续深化“纵向协作村居结对”模式,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助力更多村庄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实现美丽蝶变,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打造出农文旅发展共赢局面,吸引更多人关注斗门乡村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