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校企成果落地!中关村论坛首办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大会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03-31 19:40

南都讯 记者吕虹 实习生蒋佳瑜 发自北京 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大会在京举办。本次大会以“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主题,现场发布了400余项校企合作成果、300余项行业企业需求和应用场景,揭牌成立了一批由校企合作共建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有力促进了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悉,本次大会是首次加入中关村论坛成为重要配套活动之一。

08f790529822720e770e194b2c5b9549f01fabdb

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在致辞中表示,开展高校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一要深度融入区域中心建设,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二要加快大学科技园的优化重塑;三要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加强校内科研、人事等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广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要树立以优质优价为导向的代理服务采购和管理机制,引导代理服务从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在致辞中强调,各企业、高校院所要加快培育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筹备一批具有前沿性战略布局的原创性和基础性专利,构建高效、开放协同的专利转化生态。

 “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真正做到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在发言中,以华科大与国家电网、华为等多企业合作的深度产学研项目为例,强调高校须明确战略导向,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产学研合作到知识产权培育、成果转化,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产学研深度融合怎么融合、在哪融合、如何实现深度融合?这样的问题回答不了,深度融合还是停留在形式上。”主旨分享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在发言中犀利指出,深入融合的关键在于能否落实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全无管理的科研怎么能支撑快速地破解‘卡脖子’问题?所以管理的主体一定是企业!这是深度融合的一个堵点。”和尤政一样,他详细阐述了西安交大自2021年起以企业主导产教融合的具体经验,强调企业主导的产教融合要从科技创新决策、科研组织、研发投入等方面明确企业主导的定义内涵。

8cb1cb1349540923df4f3da9073c4e06b2de49b2

要坚定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雷朝滋在报告中指出,推动有组织科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校根据国家发展需求组织团队开展攻关,坚持科研项目、团队、平台一体化部署,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此外,推动产教融合不应仅从学校角度出发,更需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吸引和鼓励企业深度参与。

“高校要用产学研合作的思路和理念,从‘自我设计’转向‘需求导向’,坚持企业主导,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真正实现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雷朝滋强调说。

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平台,中关村建投现场发布了《科技园区赋能产学研协同暨企业产学研需求》。该需求报告梳理筛选了几百项行业企业需求和应用场景,不仅关注技术本身,还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市场定位、产品规划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等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前瞻性,使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精准匹配,科研成果也能更贴合市场实际。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一批校企重大签约活动,如华中科技大学与中海油服现场签约共建“石油测井装备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与联想集团签约合作共建“智慧行业联合实验室”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高校产学研融合项目中,北方工业大学与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网联交通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聚焦车联网、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服务于北京市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

编辑:程姝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直击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