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获悉,广东是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聚集区,将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百亿亿次)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达24.68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已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为大力推动广东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于3月10日已正式印发,《政策措施》牵头单位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发现,这是一份“含金量”满满的产业政策文件,在12条举措中,有5条都提出了明确数额的资金支持。同时,将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加强产业投融资支持。
如在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将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符合省级配套条件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省财政按规定给予配套奖励,单个项目省级配套金额超1亿元(含)的,按“一事一议”方式研究给予支持。将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财政按规定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培育优质企业方面,对该领域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落实省级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将强化省市联动,鼓励地市给予奖励,省财政进一步按照地市奖励资金1∶1予以激励,调动地市积极性,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奖励总额度最高300万元,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总额度最高200万元。
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将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试点,对研发工业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案例给予支持,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标杆案例,每个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推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在完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创新生态方面,将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5个符合条件的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按不超过其上一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最高800万元资助。
同时,在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对于企业、科研院所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每项最高50万元、30万元、15万元的资助;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全国、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分别给予每项最高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资助。
发布会上,广东省副省长王胜表示,《政策措施》的出台,将在全省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加快打造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
诚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和投资者到广东投资兴业,推动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落户广东,共同助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携手共享发展机遇,共创辉煌未来。广东将秉持务实、高效的服务理念,以强企惠企为中心,努力营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